高考谢幕了,谢师宴是不是毕业生的一道例牌菜?日前,记者接到市民顾先生电话,称孩子所在的学校需要交纳30元的送花费和100元谢师宴费。“尽管打着‘自愿’的旗号,但现在毕业证都没有发,哪个学生敢不交?” (6月20日《深圳晚报》)
对这样强制学生交钱给老师买花、凑份子请老师吃饭的所谓“谢师费”,学生和家长可以不交吗?可以对“谢师宴”说不吗?理论上说,当然可以,但是回到现实,却要令人纠结得多。比如人家都参加,你不参加,可能会让人觉得你对老师没有感情;比如学校毕业证还没发、毕业手续还没办,如果你不参加,学校和老师会不会给你的毕业设置障碍?实际上,学校故意把收取“谢师费”,举办“谢师宴”的时间选择在发放毕业证之前,就很值得家长和学生玩味。
客观而言,考生毕业了,或者是金榜题名了,感谢一下昔日的恩师,也是人之常情。但感谢恩师不一定非要摆什么“谢师宴”,三五个同学一起,买上两斤水果,到老师家里做做客,聊聊天,不是很好吗?一个真正爱护学生的老师,实际上并不需要学生物质上的“谢师”,而是希望学生们在学业上有成就,并经常回学校看看自己的老师即可。即使真要以物质的方式来“谢师”,也应该等学生们走上工作岗位,有了自己的经济收入的时候。现在过于“迫不及待”,反而给学生和家长一种老师喜欢占便宜、喜欢吃请的感觉,即使学生被迫交钱参加,也毫无谢意可言,反而会损害老师形象,伤害师生感情。
大摆“谢师宴”,无奈的不只是学生家长,还有那些疲于应付的老师。站在老师的角度来说,参加“谢师宴”也是一种无奈。人家学生家长好心好意请了,要是不去就显得自己托大,不给人家面子,要是每请必去,恐怕身体也吃不消。假设一个班级考上20个学生,要是每个学生都办“谢师宴”,那老师们几乎要天天喝酒吃大餐,能受得了吗?所以,面对这种劳民伤财的“谢师宴”,唯一高兴的可能就是那些承办“谢师宴”的酒家了。
要想不让“谢师宴”成为伤害师生感情、加重家长负担的“鸿门宴”,首先应该由老师自觉抵制,由学校加强对老师的引导和管理,倡导积极、健康的毕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