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童言无“效”说开去
“天价高速”
非常道
“骑自行车办公” 但愿不是作秀
下一篇4 2011年6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从童言无“效”说开去

本报特约评论员 乔国良
 

合肥小朋友戴聿洋在南方周末(6月16日)发表了题为《为何童言无效》的短文,读来一则以苦涩,一则以喜悦,诸味杂陈。文章写道:他5岁时偶然发现一块公交站牌将前后站站名颠倒了,他向公交部门反映,数月无应答,后他父亲向公交的熟人说了,很快得到改正。他6岁时又发现一公交站牌将往南的一个站名错安到北行线上,又向公交反映,但毫无反应,后由其父亲将相关材料交管公交的国资委主任,错站牌很快改过来。戴聿洋在文末发问:为何童言无“效”?非得大人出面或领导发话不可?

戴聿洋的这个问号,不啻一记重锤敲在人们心坎上。

在“官本位”依然根深蒂固的大背景下,当下真正握有话语权的当然首推官员,且是握有实权的官员,其次是有官场背景的专家学者,或是官场需要他出面的专家学者。说话无效的,岂止童言!还有大量底层民众、包括普通知识分子在内地位低微的大人。而恰恰数量庞大,但身微力薄的声音,是群众意志的重要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资源。《人民日报》日前发表的《执政者要倾听“沉没的声音”》的评论指出:“有利益的表达才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有相对的利益均衡才有长久的社会稳定,尽可能多地倾听社会各方面的声音,对于维稳大有好处。”这是我党在长期执政中的经验之谈。原广东省委书记、为改革开放立下汗马功劳的任仲夷将和谐理解为:人人有饭吃(禾、口),人人有言论自由(言、皆)。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的临终遗言是:要让孩子上学,要让人民讲话。这是他几十年革命生涯中得出的宝贵体悟,贵胜黄金。

戴聿洋的短文,也叫人心生喜悦。这么小的孩子,这么关心公共事务,又这么细心。如果有更多孩子从小就关心社会公共事务,对我们国家未来发展将植下良性基因。前不久,广州一中学生对该市有关部门准备将所有地铁站翻新改建的铺张浪费做法提出反对意见,得到民众声援,最后被政府采纳。可见身份低微的民众中不乏有价值的声音,需要执政者耐心、虚心、细心倾听。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