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我省中考第二天,数学、思想品德、历史三科考试顺利结束。记者昨天在合肥九中等考点采访时了解到,多数考生称数学等三科考试试题难易适中,没有出现偏、难题,尤其是思想品德试题出得比较时尚,不少网络用语都成了考题。记者昨天也在第一时间邀请了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三位一线名师对三科试题进行了点评,希望对考生有所启发。
数学:考查知识点偏重几何部分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 宛凤霞
没有出现“怪、偏、繁”题
试卷点评
1、2011年安徽省中考试题延续去年平稳趋势,严格按照考纲出题,试题难易适中,没有出现“怪、偏、繁”题。代数部分约占48%,几何部分约占52%。其中代数部分依然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如简单的实数大小比较(第1题)、科学记数法(第2题)、分式化简(第15题)、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8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16题)及新定义运算(第2、14题),函数部分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21题)、二次函数的增减性(第23题的3问)及统计与概率(第5、20题)。
2、几何部分考查了三角形、四边形、圆及图形变换,其中三角形知识点考查面广,如三角形的性质(第6题)、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第23题)、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第9、10、22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第22题)、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解直角三角形(第13、19题),四边形知识点的考查较综合(第5、6、9题),圆考查了垂径定理(第13题)、圆周角定理及弧长公式(第7题),图形变换考查了旋转、平移、位似(第17、22题)。
3、纵观以上试题结构,不难发现仍以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为主,但今年考查知识点偏重几何部分,凸显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特点,其中第9、10、22题的第(3)问有一定的区分度。另外,今年中考数学的阅读理解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日常生活体验,同时又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后的抽象概括能力、建模能力、决策判断能力,是一大亮点。如第12、14、18、20题。本次试题背景考生较熟悉,容易入手,但问题设置有创新、有变化是今年命题的又一大特点。所以作为教师平时一定要遵循数学教学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头脑中构建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这是发展思维的关键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途径,同时有效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
思想品德:QQ聊天内容成试题考查素材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 孙长石
“给力”、“微博”等词汇出现在试题中
试卷点评
2011年的安徽中考思想品德(政治)学科试卷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与前两年试题相比,可以说是稳中求变,重能力,求创新。“给力”、“微博”等词语不禁让人眼前一亮,体现出热点化、本土化、时尚化的特点。作为政史合卷,思想品德(政治)试卷满分共8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12题,每题2分,共24分;主观性试题五大题,共56分。卷面题型、分值和结构大体维持去年、前年的风格。
1、试卷出现的热点问题,从国际社会看,考查了利比亚的局势、金砖五国会议;从国内范围看,考查了《十二五规划》、建党90周年、民生幸福指数等相关问题,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以及新课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理念。
2、今年主观性试题依托的素材仍然立足于安徽的地方特色,旨在引导广大师生关注家乡巨变,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比如第14大题介绍了“心动2010—安徽年度新闻人物”金书家的事迹,考查学生应该怎样向他学习克服困难、面对挫折的精神。第16题,给出了《2010年安徽省及有关地市的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并且以安徽省提出的本省经济区域发展规划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分析理解、有效整合、综合评价的能力。
3、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出多元化、时尚化的生活方式,今年试卷的第7题以学生在QQ上的聊天内容为考查素材;第17大题的第(3)问,让学生仿写两句歌词,第(4)问让学生“微博一下”,用写微博的方式谈谈对党的认识,形式活泼、生动有趣。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 盛永军
历史: 出题很具安徽地方特色
试卷点评
安徽旅游推介会等成考题
1、试卷知识点覆盖面广,大量涉及中外重要历史事件
如中国古代经济、近代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法制建设、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的影响等。试卷严格依据课标命题,体现其导向性和权威性。客观试题立足考查基础知识,主观试题相对灵活,开放性问题较多,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全卷试题设问独具匠心,试题直接取材课本,考查书面固定知识的识记层次很少,绝大多数知识点需要学生经过分析、回顾、推理、辨别判断才能答题。如第5题改革开放流行语判断;要做到正确解题,学生必须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影响。
2、考查形式变化明显,题型新颖
相对近几年,选择题中古代史试题明显减少,其相应分值转移到中国古代隋唐知识判断改错题,命题人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从科技、经济、文化方面考查学生这段知识的识记能力,强化学生对祖国辉煌历史的自豪感。此外,问题设置切入点小,如11题“水稻”、12题“绘画”、13题“法律”,但考查知识点跨度大,角度多变,中外联系密切。主观题部分材料呈现的是情境中人物生动有趣的日常生活,或通俗易懂的文字叙述,那种远离学生生活的原始晦涩难懂的文献引文没有。
3、重视学科知识渗透,关注家乡、关注时事
新课改强调历史学科教学要注重多学科课程内容相互渗透,本次中考试卷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如15题第(3)、(4)小题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基础上,回答材料中关键词语理解。通过答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以及重大问题的政治理解能力。关注家乡反映在第6题安徽旅游推介会,将旅游景点与地方史联系设问,角度新,有趣,出题也很具安徽地方特色。热点问题如16题,请写出“中国如何应对国际经济交往中摩擦与分歧”、17题“是否继续发展核能,谈谈你的观点。”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关注程度,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社会,重视历史与现实联系,掌握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4、主观试题综合性强,考查学生知识三维目标掌握程度 试卷贴近学生生活,偏题怪题没有。知识点考查分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涉及重大历史事件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的表现有16题经济问题回忆、理解、认识。此外还有1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