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画家卖画明码标价,那叫“润格”。现在画家也是如此,只不过“润格”成了“艺术指数”,主要是通过拍卖会交易录得。
一个画家在拍卖行拍出的艺术指数往往成为他的字画下一次拍卖或者市场交易的参考书。许多字画投资者也是据此进行投资。
可是,“艺术指数”可信度高吗?
艺术品交易健康发展时,艺术指数往往与艺术品价值是对等的,但是,随着弄虚作假现象的出现,“艺术指数”就变得越来越不可信了。业内人士介绍,现在有些画家送画去拍卖,然后自己或找个托买回来,这已成为人尽皆知的秘密。而只要有佣金,有的拍卖公司也十分乐意配合。甚至不是按“拍卖价”收取佣金,而是事先谈好,有个几万元,拍卖公司就乐意干。
至于是否真的成交了,没有人去追究。对艺术品市场价格的爆炒哄抬,似乎也没有监督。
名不见经传的画家,作品却“拍”出一两百万,这是多么荒唐的事。可是,这样的自我拍卖炒作也的确有效,就像一些明星不惜一切手段炒作一样,赚了眼球,自然就有了“身价”。
当下的艺术品收藏,其功能已经从修身养性、传家聚气之外,派生出了另外一大属性:金融投资产品。而且,随着闲资的不断涌进,艺术品的金融投资产品属性正在被放大,甚至有特殊部门以特殊理由参与进来。
通过金融渠道,艺术品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关注和重视,这是好事;但如果自我炒作投机取巧行为扩大,就会影响这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这犹如房地产,当房子失去它居住的本来意义,而成为一种投资工具时,它走进非正常发展状态,但走不了多远。艺术品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