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其实并不穷
老照片之二战前的日本军
下一篇4 2011年6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另眼看历史之杜甫的穷苦
杜甫其实并不穷

胡玉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像
 

唐代两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中,李白给人的感觉是游山玩水中写诗歌,日子过得很潇洒,似乎有花不完的钱。而杜甫则是一生穷苦潦倒,住着茅庐,还有小孩子把风吹的茅草抱走了。其实,那只是文学形象,现实中的杜甫,日子比李白要好过很多!

杜甫是官宦子弟

杜甫是官宦子弟,父亲是官员,母亲出自唐朝望族清河崔氏,他的众多亲戚、妻族都是官宦人家。

官宦子弟当然不会穷到哪里去,实际上杜甫有多处产业,这有诗句为证。《曲江三章》(其三)有“杜曲幸有桑麻田”之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下襄阳下洛阳”句下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有“两京犹薄产”之句。

有了产业,在国家太平时期,完全可以靠收租生活。不仅如此,杜家还是特权阶层,是不用向朝廷交租税的。这也有他的诗句为证:“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的特权阶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有过“公子哥”的生活

杜甫35岁前,因为父亲健在,还有做官的亲戚罩着。因而日子过得还是比较滋润的,畅游名山大川。根据诗歌及史料记载,他先后畅游吴越,跟苏源明等放荡齐赵之间,跟李白同游齐鲁,跟李白、高适相约游梁宋……这段“畅游”日子整整十年,这是要不少银子的,他在《壮游》一诗中说: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鶬。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 “裘马颇清狂”,这段时期他过的是“公子哥”的生活,哪知道饥饿的味道。

特殊时期杜甫也挨过饿

古人讲求以学进仕,杜甫也不例外。不过,像李白一样,他的仕途也是不顺利,35岁进长安,却“困守长安十年”,他的后半生,跟妻子儿女分居两地,翻山越岭迁移也是吃过苦头的,但真正说得上饥寒交迫的,其实只有同谷时期。由于侄子杜佐答应帮助他,杜甫华州弃官之后,举家迁往秦州,准备修筑草堂定居,但侄子承诺没有兑现,他便举家迁往同谷。

可是,同谷情况更差,杜甫落到扛着锄头在雪地里寻找食物过日子的地步。

杜甫在《同谷七歌》中说: “男呻女吟四壁静”,可能有些夸张,但可以看出的确生活清苦,不过,这样的日子很短暂,不满一个月他就去了成都。

在成都是“地主阶级”

杜甫诗名大,家庭背景又不错。因而,他在成都、夔州,得到了裴冕、高适、严武、柏茂琳等地方官员的大力资助,因而,生活很富裕。看看今天在成都的杜甫草堂就知道,虽然叫草堂,可是占地不小,四周还有那么多竹木、果树。同时,他在幕府担任参军,晚年挂了个检校工部员外郎,薪水也会不错。史料也记载,在夔州瀼西,杜甫有果园四十亩;在江北东屯,又有稻田若干顷,划成分的话,杜甫至少是“地主阶级”。

杜甫为什么“哭穷”?

纵观杜甫的诗,写过豪奢生活,更多是表现生活凄苦。那么,杜甫为什么“哭穷”?他早年诉苦,多是希谋求仕进,因而以诗歌的形式来夸张。可以说,他的穷苦是仕途“穷苦”,而不是物质生活的凄苦。此外,晚年的杜甫,关心社会,心系社会底层的大众,虽然自己生活不错,他还是为百姓疾呼,甚至在那个时代就为“房奴”叫苦:“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正是杜甫的伟大之处。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