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下称科大)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它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创造了许多辉煌,但很少有人知道,它落户合肥却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
科大申请离开大都市
1958年初,在北京一些领导和科学家倡议下,要以中国科学院为依托,创办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校技术为主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195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它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
1969年,科大的教改组到朝阳农学院取经后,在工军宣传队的主持下,向当时科学院的领导和国务院分管教育的机构写了一份报告,申请离开大都市到离城市较远但交通方便的地方办学工、学农、学军的教改基地。
三个省不愿接纳科大
1969年9月下旬,科大分两组去湖北沙市和河南寻找地址。沙市有科学院的干校,河南组带有中央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刘西尧给河南省的亲笔信,预计去这两地选址会容易些。但是河南省对科大来河南不大积极,表示没有接收一所大学的能力。沙市情况也是一样。
两组选址人员回到北京,都表示这两地没有条件,不能去。接着又派出两组,一组去江西,一组去安徽。江西明确表示不能接收科大。安徽选址的同志在宣城地区看了以后也觉得不行。但这两组人员还没回到北京时就接到了定点安徽安庆的通知。
最初迁到安庆
科大落户安庆的地址是马山,一幢三层小楼和一间食堂,总共有七八十间房。但是房子的门窗全无,有的砖垒石砌。自来水不通,由市内到山上,要爬山过沟,交通很不方便。1969年12月初先遣组到了安庆,12月17至30日接连来的两批下迁人员,其中还有几户家庭。一场大雪,使天气骤冷,睡地铺的垫草买不到,吃水要过一条沟到对面山上去挑。
由于办学条件太差,加之,还发生两起意外事故,接北京的通知,第三批即将由北京起程到皖。这时已到安庆的四位校革委会常委认为,由于安庆的条件及困难局面,应急速回北京汇报,人员下迁暂缓。
最终定点合肥
1970年1月底,相关人员向安徽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汇报,商定学校搬迁到合肥市。没有校舍,暂时借用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的房子。中国科大自1969年12月开始迁入安徽,至1970年10月基本完成搬迁。总计组织货运装车70余次,运货量865吨,装运仪器、器材、图书、档案等35000箱;迁出家属470多户,组织职工、学生、家属客运20多批,约6000人次,用火车皮510多节,搬迁费达77万元。 学校迁入合肥时,仪器设备损失2/3,教师流失50%以上。教学、生活用房严重不足,校舍面积不到6万平方米。1972年,全校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不足百人。
重新崛起迈向新起点
科大经历了迁校合肥和为生存奋斗的困难时期后,中国科学院于1977年8月5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科大第一次工作会议,提出科大既要成为教学中心,又要成为科学中心。郭沫若校长会见了与会人员,并重新审定了校歌。 1977年9月30日,中国科大隆重集会,热烈庆祝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和郭沫若、严济慈、华罗庚等发来贺电,安徽省第一书记万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昌等参加大会并讲话,全校上下一片欢腾。此后,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 大力支持下,科大人发扬“科大精神”,学校迈向一个新的起点,进入重新崛起的新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