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节能交出漂亮“成绩单”
2011年6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十一五”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3%
安徽节能交出漂亮“成绩单”

记者 宛月琴
 

对于省节能减排监测信息中心负责人沈尔唯来说,“十一五”期间的每一年都令人记忆深刻,尤其是最后的2010年,安徽打响了节能减排“攻坚战”。

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省以年均8.32%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持了年均13.4%的经济增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20.3%,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节能,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工业:能耗大户纷纷“喜新厌旧”

说起芜湖钢铁厂,很多人为它的变化叹为观止。

以老芜钢为基础重组成立的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投入40多亿元进行技术改造,从单纯的炼铁企业逐步向生产铸管、优质钢材转型,成为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规格最齐全的单体球墨铸铁管车间。

而在7年前,芜湖钢铁厂还是一副濒临破产、污染严重的“烂摊子”。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高新技术改造的方式,工业大户节能效果十分明显,也被人们戏称为“喜新厌旧”。

记者了解到,“十一五”期间,我省工业领域,全省单位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0.7%;开展千百家企业节能行动和对标验收工作,153户企业累计节能895万吨标准煤,超出国家下达目标的70%。

建筑:2亿平米“披上”节能外衣

生产节能灯、制造环保建筑材料……在省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盯上了建筑节能的商机。

在普通的玻璃上涂一层特制的膜,就能让至少80%的热量堵在窗外,而且还能隔热不隔光,合肥市晶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一项玻璃涂膜技术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该公司总经理石磊告诉记者,企业有责任共创低碳生活环境,促进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的应用,推动建筑节能产业的发展。

在另一家节能涂料制造企业负责人司马文龙看来,他的公司一开始就“盯上”了节能科技这一新能源领域,日后他又在这个新领域里“倒腾”出三套省级行业标准,尽管他的公司规模不是特别大,但他的节能产品和操作工艺却应用在合肥的诸多城市建设中,成为安徽本土建筑涂料行业的领航者。

“十一五”期间,我省建设节能型建筑2亿平方米,全省新建建筑50%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率达到100%,施工执行率达到95%以上。

交通:新车100%符合能耗标准

起步不耸、换挡不响、转弯不歪、刹车不栽、车速不超、会车不抢、空转不轰、停站不偏……在合肥汽车客运站,驾驶员对这“八不”熟记在心,而这还只是他们推行节能驾驶的一些小细节。

记者从我省交通部门了解到,我省新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车辆100%符合燃料消耗标准要求。此外,严格执行客车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不投放新运力的规定。

还特别倡导“绿色维修”,汽车维修企业不解体检测、清洗设备及粉尘收集净化、污水处理装置等技术、产品得到进一步推广,废机油、废电池、废轮胎、废配件、废包装物的回收率达到80%以上。

此外,驾驶培训学校配置使用驾驶培训模拟器比例达到100%,组织开展营运性驾驶员节能政策、节能驾驶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

整个“十一五”期间,我省交通领域,加快运力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方式,省、市际客运班车拥有中高级车比例达到85%;拆解落后船泊1679艘。

公共机构:将“绿色办公”进行到底

我省有3.3个公共机构,主要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团体组织等,“水电气油”看上去是小细节,但样样都需要精打细算。

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处处长邹月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我省正逐步推行对公共机构进行能源审计,每天用了多少电、多少水、多少油,都需要上报和跟踪。特别是在“公车改革”方面,我省将大刀阔斧推进。目前一些区域已经开始尝试在公车上安装GPS定位,管理者随时监控公车行踪,这一做法不久或将在全省推广。

“十一五”以来,我省围绕“绿色办公,打造环保型机关”的整体思路,我省公共机构初步建立了涵盖省、市、县三级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体系,对空调、采暖、照明等重点能耗领域进行节能改造。同时,通过引入先进的合同能源管理制度,激励公共机构节能技改。通过这些举措,全省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用电、人均用水下降率达到了20%以上,单车用油下降了10%。

商业:“一盏灯”一年节约3500万

不用掏一分钱,委托第三方进行能源管理,在减少能耗的同时,还能获得国家的财政补贴,这种合同能源管理的新模式,使我省不少企业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其中首批就包括商业企业合肥百大集团。

记者了解到,百大集团在没有使用LED之前,一年电费8000万元,其中照明电费占七成达5000万元,而使用LED节能灯后,一年电费只需1500万元。目前,LED灯在合肥除了百大集团使用外,青云服饰广场、元一时代广场、安徽商之都、合肥大学城核心地段的金水·童话小区、琥珀山庄小区、合肥骆岗机场候机大楼等都有使用。

不光是“一盏灯”,“十一五”期间,在我省商业领域,实施批发零售业节能行动,启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工作,推进抑制商品过度包装和“限塑”工作。

农村:让家家户户走上“节能路”

节能不但是城市的事,农村节能也很重要,而且涉及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望江县雷池乡,饶家墩社区推行“两改一建”工程,不仅每户农户都用上了自来水,而且建立了沼气池。通过改造之后,农户改变了用秸秆、煤炉烧饭的生活习惯,用上了清洁而又环保的沼气,促进了村容整洁,创建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而在肥西县,采用沥青洒铺法,仅材料方面,采用后每100m2节省近300元。今年在花新路、山袁路小修养护中,共洒铺路面6000m2,计节支18000元。

记者了解到,“十一五”期间,我省建设户用沼气78万口,大中型沼气工程1138处,太阳能热水器安装总面积422万平方米。科技、教育、财政、卫生、统计、国资、质监等部门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节能工作。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