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讨好 不卖弄 只愿离戏剧更近
2011年6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林兆华
不讨好 不卖弄 只愿离戏剧更近

 

在今天的戏剧界,艺术的浮躁与繁荣并存,艺术家的功利与自我依旧互相抗衡;不变的是76岁的林兆华身上的随意、超然,改变则是他停止了愤怒,而把对中国戏剧的无奈,转变成一种默默的自我调侃,不讨好,不卖弄,不看结果,回归原本,只愿离戏剧更近一些……                        星报综合

记者(以下简称记):请先谈谈您今年的戏剧“大动作” ?

林兆华(以下简称林):目前正在做“三言二拍”醒世系列话剧,第一部与观众见面的,是由胡赳赳的书《北京的腔调》改编的。此外,还有《三姊妹迷途难返》、《杜十娘再沉百宝箱》、《拍案惊奇一枝花》等进行展演。   同时还在筹备的就是2011年“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了。刚在全国巡演回来并且马上在保利上演的《回家》也将纳入其中。戏剧展中,除了一些原创话剧外,还会有名著改编的话剧,包括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这些大师的作品。其实这些名著剧目也是中国话剧界一直比较青睐的,毕竟是有群众基础的。

记:您曾希望“三言二拍”系列多一些年轻作者来写,并感叹导演的队伍、戏剧文学的队伍太狭窄了。您现在做的一些事情,是否更多的是对戏剧未来的一种担心和期许,更直白点说,您现在在撒种子?

林:我对戏剧,就是喜欢。离开了它,我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我办过艺术学校,办过戏剧研究所,就是希望培养一些全能演员,出更多的好戏,但效果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终也没能坚持下来。我曾经从德、法请来世界顶级的导演,给一些演员排戏,但他们并没有重视起来,没有意识到这个机会多么难得。戏剧不是一个挣钱的职业,而现在大家都是在想方设法地寻找利益快速通道。物质对人的诱惑太大。其实,戏剧正是一种对抗消费主义最好的方式。

记:现在很多人都在讲话剧、看话剧,很多投资方也愿意把钱投这里,话剧市场进入了一个相对火爆的状态。您认为,中国的戏剧目前面临的难题有哪些?

林:特别合适的演员找不到,很多人都去演电视、电影去了。尽管这并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但区别是,以前还能叫回来,现在基本叫不回来了。腕儿演的话,肯定是票房好。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只凭演出戏剧,养不活自己。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记:“三言二拍”系列里的戏都是由您监制,由编剧兼任导演来排的戏。您现在是准备放手给新人了吗?年轻戏剧人的水准能达到您的要求吗?

林:起码他们的艺术品位在那里。自己写自己导,他们能够明白自己要表达的东西,包括剧本以外的东西。

记:您在去年的戏剧邀请展时请来了德版的《哈姆雷特》主创人员,并说这是在“自己抽自己脸”,有这回事吗?

林:虽然我自己也排《哈姆雷特》,但他们的那种理解和表现就是比我大胆,比我敢想。我希望把好的东西带过来,让大家看看。我认为这是因为中国的导演、编剧对人的研究不够,并没有把人这个个体放在第一位。而德版《哈姆雷特》恰恰来自对当代人的认识和理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林兆华戏剧工作室

林兆华戏剧工作室形成于1989年,1990年正式成立,2003年申办成立戏剧演出团体,多年来致力创作属于中国的现代戏剧形式和美学。林兆华戏剧工作室长期合作伙伴包括著名剧作家高行健、过士行以及戏曲编剧徐瑛,中国顶尖的舞美及灯光设计者易立明、曾力、王音,以及中国一流的演员濮存昕、梁冠华、宋丹丹、何冰、徐帆等人。

工作室成立缘起于80年代初期,林兆华和高行健合作实验戏剧期间出于对戏剧创作自由的需求,二人酝酿成立独立戏剧工作室,但由于当时大环境不成熟而未能实现。1985年荷兰电影大师伊文斯 (Joris Ivens) 在北京观看林兆华所执导的高行健之《野人》,演出后上台祝贺演员时兴奋得哭了,说“我想在电影中实现的,你在舞台上已经做到了。”美国的《基督教箴言报》更是以“令人震惊”来形容此剧。由此触发林兆华意识到中国人应当、而且也有能力创立中国自己的导表演学派。于是林兆华在1989年开始运作独立工作室,自由地选择剧目,尤其是国内外的经典名著。同时他希望透过这些作品对未来的戏剧进行多方位的探索,实践80年代初期产生的全能戏剧观念。他相信透过全能戏剧的实践可以产生属于中国的当代戏剧,多年来在工作室的舞台作品皆朝此方向创作和探索。

林兆华在工作室成立17年以来创作出在剧场美学上有独特品格的作品,如《哈姆雷特》、《罗慕洛斯大帝》、《浮士德》、《棋人》、《三姊妹·等待戈多》、《故事新编》、《理查三世》、《樱桃园》、《建筑大师》、《刺客》等作品,不仅在国内外引起争议,同时也都得到高度的赞誉。在这些作品中,林兆华不仅表现人在社会的处境以及他对生命的态度,同时也试图探索属于中国当代戏剧独有的导、表演方法。

林兆华先锋语录

★ 在艺术上说真话是很难的,人艺也有充场次的烂戏。

★ 如果要想表达的东西,别人不让表达,我就耍一点狡猾,打一点擦边球。

★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舞台太像“戏剧”了,我们的戏剧太像“戏剧”了。

个人档案

林兆华,早期作为演员进入北京人艺,70年代末开始担任导演,在80年代初期至中期与剧作家高行健的合作《绝对信号》、《车站》、《野人》引发中国80年代的实验戏剧风潮,这些作品从戏剧文学、剧场形式和思想内容都突破传统中国式的现实主义戏剧,正式开启中国当代戏剧进入现代主义阶段的大门。从90年代起,他与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剧作家过士行合作《鸟人》、《棋 人》和《活着还是死去》等剧目,这些作品被视为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出最深切的反省,引起国内外文化界的关注。林兆华于1990年成立了林兆华戏剧工作室,是中国少数的独立戏剧团体之一。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