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来,沪指从3067点一路下行至2676点,跌幅达12.75%,主要是受到接连不断的利空冲击。市场普遍担忧,后续还有不少利空尚未释放,股市还有相当的下跌空间。但是,辩证法强调: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对2700点下方的多空因素,需要做出与高位时不同的动态的梳理和评估。
市场担忧的利空因素在弱化
今年各地出现旱灾,部分媒体夸大为“东西南北中都旱”,许多人从干裂河底的死鱼,推断今年粮食要绝收了,恐慌不已。但实际的情况是,由于三峡向下游增大放水,各地的水利灌溉系统发挥了抗旱作用,农田从来没有中断过水,使今年的粮食丰收没有大的影响。根据农业部部长公布的权威数据,今年夏粮生产面积增加了300多万亩,喜夺第7个丰收年,冬小麦连续第8年丰收。这是对下半年控制通胀的最有力的支持。再从旱情来看,现在到6月10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黄梅季节,降水期即将到来。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源头冰雪加快融化,长江上游的补水量也将增多,因此,持续旱情不久就有望化解。至于市场担忧了一年多的欧债危机,由于拯救方案比较有力,欧美股市都出现大幅反弹,唯独中国股市被这条“利空”吓瘫了一年多,一再自忧、自扰、自残。
最现实的利空主要是扩容过度
例如:每周上市8个破发的新股,让市场很郁闷;市场极为反感的国际板是否推出、何时推出,至今没有明确的说法。上周政治局会议要求消除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重大因素。本周三《人民日报》又发文称:“政府知错就改比一贯正确更可信”,唯独证券市场管理层对市场一致认为的明显错误,从来不“知错就改”,如扩容大跃进导致股市经济晴雨表的扭曲;新股三高发行导致资源浪费,70%新股破发,股市暴跌不止;在国内板未搞好情况下盲目推国际板等等。与其知错才改,还不如决策前就能充分民主化,倾听不同意见,避免自以为成熟,独断独行做出错误决策。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在货币政策没有松动、市场对推出国际板反对声一片、国内板低迷不堪、成交量在千亿以下、指数在2700点位置时,近期推出国际板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供求压力和心理压力,仍严重地阻碍了大盘的上行。
外在的利多因素在不断积聚
在5月20日“国际板越来越近”的消息前一天,戴相龙理事长已宣布100亿新增社保基金已入市,当时的收盘指数是2858点。近两周,保险资金大量买进被错杀的优质股。第一权重股中石油宣布将增持2%股份,中国神华宣布将回购A股和H股各10%。5月份123家上市公司增持股份,4月18日以来又有40家上市公司宣布大股东注资超900亿元,并现金认购定向增发50亿元以上。这显示,“国家队”、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已经认同平均市盈率仅15倍的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从资金面看,六月公开市场操作到期的资金达6000亿之多,隔夜利率跌破3%,5月中旬以来央行连续三周向银行注入2000亿,本周再度通过公开市场投放810亿资金,基金的仓位普遍降到了70%的地位,目前,又有28只基金在发行中,市场封杀下跌的资金是充裕的。再从汇率看,人民币已升值到6.48元,据行家预测,年底将升值6.2元。国际金融协会还预测,今年全球资本将有10410亿美元流向新兴经济体,约有四分之一流向中国。这将大大提升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资产的价值。
在2700点下方,可以说,主力逢低建仓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只是吹响进军号的时机还有待时日。
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李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