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窝电东部缺”,在全国东部地区多个省份出现淡季“电荒”之时,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许昌明为安徽电力企业“把脉”: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增长过快,已直接让“十一五”我省火力发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下降(由2005年的6186小时下降到2010年的4300小时左右)。由此引发的电力企业固定成本(约占全部成本的20%)上升,对发电企业形成很大拖累。
发电公司亏损:不都是煤价“惹祸”
许昌明特意将火力发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作一大致匡算。结果显示,发电设备每年平均可利用小时数为7000小时(事实上,过去很多年份,我省火力发电组平均利用小时数都在7000小时左右,但从2005年开始连年下降)。许昌明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新增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增长过快,从而导致了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下降。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下降,意味着电力生产能力已出现一定程度的过剩,其直接后果是经济效益下降。去年,在安徽的全国五大发电公司全部亏损。许昌明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我省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低下的局面,在“十二五”期间很可能会延续下去。
未来发展建言:发电公司不能“虚胖”
许昌明给发电公司提出建议:从长远看,我省的电力工业仍需要有大的发展,但近几年来发电能力明显增长过快。各发电公司如不自觉控制发展速度,表面上看,所占市场份额不会减少,但实际上只是不健康的“虚胖”。因此,发电公司要发展壮大,在近几年内,与其片面追求建设新机组,增加装机容量,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适度控制装机容量增长上。
许昌明对政府部门建言:要适当抬高火电项目的核准门槛。有了门槛,就增加了发电市场的进入难度,既有利于遏制新上项目的冲动,又有利于提高发电行业的经济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