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晃有着“名门痞女” 的标签, 但在她复杂身世与口无遮拦之外, 有着对权力的疏离, 对名利的反思, 对名流的嘲讽, 对虚假与不公的批判。
印象
“她比周立波有趣,比郭德纲时尚”
“小时候和我妈妈一起出去,碰到熟人都会问:‘这你女儿啊,章含之?’我妈说‘是’。大人会说:‘哟,长得真没你好看,一点不像。’之后妈妈也从来没跟我说,这些人不对,我挺好看的,我就当然认为自己长得很丑。”
刘索拉说:“洪晃虽是做设计、服装杂志的,但她并不注意穿衣服,她的着衣风格杂乱无章,有时是北京式的混不吝;有时是美国式的大汗衫加运动装;有时也穿些欧洲人喜欢的异国情调中式小衫;有时突然穿上性感的欧洲时装,居然有了些颓废气;最糟的是她的女商人形象,把自己装在套装里,好像吃错了药,得了痴呆症。”
在大行中庸之道的中国,洪晃的言辞往往显得很“痞”,用好一点的形容词,就是“率真”、“幽默”。有时候,拿别人和自己开涮的洪晃比周立波有趣,比小沈阳高雅,又比郭德纲平添了不少时尚。
刘索拉说:“她怎么没去演喜剧?!……洪晃喜欢拿她的私生活当笑料。”但是一个转折,原来她心里却是一个细腻和重感情的人。“毅然抛弃或选择一种感情方式或一个感情对象,毫不以社会意义为标准,比很多人要固执得多。”
她是一个聪明女人。“善良、强烈的好奇心,毫无竞争能力,兴趣和脾气都变化无常,幽默。”“我是个实在人,在这种‘假天下’里活着,让我深深感到绝望,从肚脐眼里渴望真东西。”“我们的虚伪在于我们真的特别希望看到活得比我们好的人活受罪。”
问她这些话是不是她说的。她说她不记得了,但是她同意以上说法。
家世
身世不是羁绊,是个话柄
“我的外祖父有3个老婆……第二个老婆是我的外婆,带我长大,但是好像原来是青楼里的,我妈妈是抱来的……我爸爸的爸爸有两个老婆……我爸爸和我妈妈在我9岁那年分开了,我妈妈后来的丈夫是中国前外交部长,我爸爸后来的老婆是个大美妞演员……对了,我妈妈的亲生母亲原来是上海的交际花,外号叫‘康克林西施’,我妈妈是私生女……我12岁就被送到美国来了,16岁被送回去,因为我妈和她的丈夫下台了,被办了学习班……就是被软禁了。”
以上是洪晃29岁第二次离婚时,在纽约对心理医生用通俗的英文陈述家史。
她对记者说,“作为一个经常被标为高干子弟的人,我对中国体制内的文化很生疏,甚至很幼稚。我一直假设我是自由的。”
洪晃的外公章士钊曾是1918年南北和谈的南方代表,1920年毛泽东找到章士钊寻求资助,章士钊当即以两万元巨款相赠,毛因此开展了湖南革命运动。
1961年,也就是洪晃出生那年,中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国穷民困。毛泽东用自己的稿费,以“还钱还利”为名,每年正月初二送两千元给章士钊,以解其困,送满10年。按照当时中国职工平均工资几十块的标准,这是一笔巨款。
“身世不是羁绊,是个话柄。总是被人提起。我不回避,但是有点乏味。这不是我能选择,我是受益者,也是受害者,有利有弊。50/50吧。”
对话
活得艺术比艺术本身重要
记:你作为杂志投资人,一个职业经理人,是如何经营的?
洪:我不是一个好的商人,因为我不认同追求最大利益是我工作的目标,我需要知道我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是对社会发展有正面效益的。我很难把自己归类于文化人,也很难归类于商人。二者之间,我游离的空间很大,我喜欢这个空间。
记:中国有真正的时尚杂志吗?
洪:中国没有时尚行业,只有制造行业。时尚的核心是设计,而我们远离其核心,我们甚至没有接触核心的通路。我们只能跟他们敷衍一下,鸡尾酒一下。所以只能二次消化国外的信息。也有既无知又胆大的敢发表评论,但是基本上属于狗屁不通。
我们这些所谓时尚刊物的人,一年都见不到一次时尚的核心权力人物,真的,谁记得上一次一个中国记者和Miuccia Prada单独谈话超过30分钟?2009FW巴黎时装周的时候,有人和Karl Lagerfeld吃过晚饭?
记:谈谈中国的设计未来在哪里?
洪:中国设计的未来在于找到一种新的价值观念,一种表达这个价值观念的审美系统,一个反映这个审美系统的生活方式,一个认可这个生活方式的市场。
时尚的话语权不在东方,在西方,在巴黎、米兰、纽约。我们消费的是西方的时尚,享受的是西方的时尚方式,认同的是西方的时尚方式。
记:你认为,“重视细节是时尚的本质,设计则是时尚的核心。”
洪:我喜欢细节,但是并不沉溺于某类艺术,现实生活对我很重要。我相信活得艺术比艺术本身重要。(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