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省环保厅通报了2010年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我省环保形势依然严峻,与“十五”末相比,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有所好转,但受污染水质比例仍占“半壁江山”。
地表水:全省地表水近半有污染
与“十五”末相比,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有所好转,但受污染水质比例仍占“半壁江山”。
全省23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 (点位)中,55.60%的断面(点位)水质状况优良,为Ⅰ—Ⅲ类水质;20.90%的断面(点位)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Ⅳ类水质;6.80%的断面(点位)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Ⅴ类水质;16.70%的断面(点位)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劣Ⅴ类水质。
地下水:滁州、铜陵水质在变差
据省环保厅厅长缪学刚介绍,2010年,我省对合肥、淮北、阜阳、铜陵、蚌埠和滁州等6个市开展了地下水监测。监测显示,合肥和淮北市地下水以及铜陵市浅层地下水水质良好,蚌埠、滁州和阜阳市地下水以及铜陵市深层地下水水质较差。
与“十五”末相比,合肥市地下水水质级别由较差好转为良好;滁州和铜陵市浅层地下水水质级别由良好下降为较差;阜阳和淮北市地下水以及铜陵市深层地下水水质无明显变化。
酸雨:沿江和皖南地区出现酸雨
公报显示,2010年,芜湖、安庆、马鞍山、蚌埠、滁州、宣城、铜陵、黄山和池州等9个市出现酸雨。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沿江和皖南地区;池州和黄山市为全省酸雨频率最高的两个城市。
池州、铜陵和黄山市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黄山市为中酸雨区,铜陵和池州市为重酸雨区。
与 “十五”末相比,全省酸雨污染状况有所减轻。酸控区6个城市中,铜陵市酸雨污染状况有所加重,其余5个城市酸雨污染状况无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