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六一”了,网上又开始了家长要不要放假陪孩子过节的讨论。我有些悲哀地发现,中国相当多的人对节日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是否放假的层面上,对这个节日纪念什么,呼吁什么却并不关心,于是劳动节无非活跃了旅游经济,情人节无非刺激了电影票房,端午节无非多卖了几个粽子而已。
儿童节之所以定在6月1日这一天,和一场灭绝人性的屠杀有关。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决定以利迪策村屠杀时的6月的第一天为国际儿童节,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表示赞同。
应该说,在当今时代,我们广大少年儿童是无比幸福的。但是,在某些地区、某些环境下,一些少年儿童的生态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关注。我不得不提及前段时间媒体报道的惠州童工事件。尽管这些新时代的“包身工”在媒体的力量下被成功“解救”了,但我忍不住还是要追问:造成童工现象的根源——贫穷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是否得到了改善?“被解救了的孩子”是否回到了宽敞明亮的教室?惠州之外,是否还有大量使用童工的工厂?
在那生我养我的黄土地上,有许多处于“失语”地位的孩子们,他们只拥有一个平淡无奇的“六一”,一个不是“儿童节”的6月1日。在这一天,他们的父母仍在遥远而陌生的城市用汗水浇筑着钢铁水泥,他们也有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他们和城里的小朋友一样,也渴望电视里的摩天轮、旋转木马和过山车,他们做梦都想到这样的“欢乐园”玩一次,哪怕是看一眼,他们都会感到节日的快乐。
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而言,生日不过意味着饭碗里多出来两个鸡蛋,儿童节又能带给他们什么惊喜呢?尤其正好赶到了麦收时节,10多岁的孩子,正是晒麦扬场的好劳力,又哪有时间过什么节呢?
可是即便他们对儿童节无所期盼,我们却不能遗忘他们的存在,因为这也是他们的儿童节。我相信终有一天,他们能过上快乐幸福的儿童节,和城里的孩子一样的儿童节。我热切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