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澜是我省无为籍中国远征军五军王牌师200师师长。戴澄东是戴安澜的幼子,戴安澜牺牲时,他还不到两岁。虽然没有见过父亲,但这么多年来,戴澄东一直在研究父亲、研究中国远征军、研究中华民族抗战史。
精神焕发地进军滇缅边境
日军偷袭珍珠港后,英国为了解除日军占领缅甸对印度的威胁,一面派两个师去缅甸坚守“大门”;一面特邀中国入盟,协同制敌。
经过慎选,中国决定派出第五、第八两军。第五军素来号称“劲旅”,而第200师则为第五军的“精锐”,师长就是戴安澜。
在正式接到让他统率第200师出征的军令的当天,戴安澜情绪异常振奋。出发前他集合全师官兵,给大家讲述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国家安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事迹,勉励部属为国争光。第二天,他精神焕发,沉着坚毅地指挥部队向滇缅边境进军。1942年3月7日,翻过山峦重叠的原始森林,部队终于抵达缅甸东瓜。
戴安澜从军部接到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坚守东瓜,以粉碎日军中路的正面进攻,阻断日军由仰光向曼德勒入侵的道路。戴安澜决定以顽强毅力完成任务。然而,他没想到,两个月后却牺牲在异域疆场。
战斗中不幸身中数枪
1942年5月26日下午,在距离中国云南仅100公里的缅北茅邦村,弥留之际的戴安澜叫来担架旁的随从替他整理了衣容,并扶他坐起,向北──祖国的方向凝望片刻后,38岁的戴安澜永远闭上了双眼。而此时,戴安澜的幼子戴澄东还不到两岁。
1942年5月13日夜间,第200师潜过曼德勒至腊戌的公路。5月18日傍晚,在通过细包至摩哥克的公路时,被敌人阻击于康卡村。当时雨雾浓密,第200师官兵冒着弹雨,杀开血路。戴安澜率599团一营前往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忽然数颗子弹飞来,他的胸部和腰部各中两弹,柳树人团长、刘杰副团长不幸牺牲。
受伤后的戴安澜被参谋长周之再在草丛中找回,他仍然指挥部队突围。5月19日,全师撤出战斗,远离公路,深入山地。5月20日黄昏,部队从另一小道安全通过细摩公路。
临死前还指挥战斗
5月26日下午,参谋长周之再、步兵指挥官郑庭芨问戴安澜如何把部队带回去。这时戴安澜已不能说话,示意他们拿出地图来,在地图上指示由原地附近的莫罗渡瑞丽江,向北前进回国;又示意卫士扶起他来,向北方的祖国深情地望了片刻即壮烈牺牲。这个时间为下午5时40分,地点是缅北的茅邦村。戴安澜将军牺牲时,年仅38岁。
戴安澜牺牲的地点,是在缅北克钦邦茅邦村的一座古庙内。当地天气炎热,尸体极易腐烂。部下含泪将师长简单火化,烧去肌肤血肉,留下骨骸,放在一口很小的棺材内。
5月27日,200师开始渡瑞丽江,6月5日回到云南章凤。而日军在瑞丽江西岸久等200师,妄图全歼200师的企图落了空。第五军一部至7月底到达印度,至此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战斗结束。
开车送戴安澜灵柩回到祖国
陈文钟是浙江义乌廿三里人,1940年应征入伍时年仅14岁。
“当时,中国军队需要大量的驾驶员,我到部队学开车,后被分配到云南曲靖汽车五团二营五连服役。”作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在滇缅运输线上,陈文钟无数次冒死为前线运输了许多抗战物资和枪炮弹药。
1942年5月底,陈文钟接到一个特殊的任务——接运戴安澜灵柩回到祖国。
当时,戴安澜的骨骸,放在一口很小的棺材内。当地一华侨知道后,痛心地说:“这寿材这么小,怎么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华侨捐出了自己的寿材。部下护送戴安澜灵柩历经艰辛,辗转从缅甸回到国内。
“通知我们接运的地点在保山东北面的一个山口,距县城还有10多公里。”一起执行任务的共有两辆车。陈文钟和战友从昆明昼夜兼程,赶到接运地点已是第二天中午。差不多过了两个小时,戴安澜的灵柩在部下簇拥下,被缓缓抬出了蜿蜒、起伏的山谷。
“灵柩安放在我的车上,人员坐战友的另一辆车。”陈文钟小心翼翼地开着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生怕惊扰了将军。将军南征北战,杀敌无数,他太累了,太需要好好休息了。从保山到昆明几百公里,陈文钟坐在驾驶室里,戴安澜躺在灵柩内,两人阴阳相隔,隔着生死对话。
“护送戴安澜灵柩的部下走出山谷时每人都拿着一根木棒,我把木棒捆起来,将血衣晒在上面,放在车厢左前上方,一路高挂。”陈文钟回忆说,血衣是一件白衬衫,胸前集中好几个枪眼,估计是被冲锋枪、机枪扫射的,一大片血……
平安将戴安澜灵柩运抵昆明后,陈文钟取下血衣交给前来迎接的人员。不久,当这件血衣覆盖在戴安澜将军的灵车上行驶在昆明街头,数十万民众夹道垂泪。后来,有媒体报道,戴安澜的血衣不知下落,陈文钟痛心不已。
据《现代快报》、《金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