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股市狂泻,市场人士纷纷将矛头指向国际板即将推出以及新股加快发行。不少人很纳闷:为什么市场作出如此强烈反应,但有关部门却依然不闻不问,我行我素?中国经济向上,中国股市向下,这种长久以来背道而驰的走势正常吗?
温故而知新。投资者清楚地记得,就在创业板推出之际,有关部门也是不吝辞色,大加赞美。可是,事实胜于雄辩,自创业板推出以来,在一年多的时间,创业板股价跌跌不休,腰斩的个股比比皆是,投资者损失惨重。尽管创业板缺乏高成长性,但为人所诟的“高价发行、高市盈率、高募资”却一直未有改观,创业板成为“坑人板”,圈钱者“没事偷着乐”,而投资者洒下的只有悔恨的泪。
中国证券市场要大发展,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前提是,必须把现有的市场建设好,在这个基础上,再锦上添花。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同济大学经济金融系教授石建勋就尖锐地指出,不要把国际板搞成政绩或形象工程,在目前A股市场低迷、投融资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对外开放的制度环境尚不配套以及各类投资者的国际化投资水平亟待提高等大背景下,搞国际板是奢谈。
现在中国证券市场,除了股权分置所遗留的大小非、大小限问题未彻底解决外,还有B股、H股、发行机制、监管制度、治理结构、分红制度、服务水平等问题,不一而足。况且,一个创业板就搞得一地鸡毛、怨声载道,现在又急不可待地要搞新三板和国际板,就像戴相龙所言:是否太快了?有关的法规制度准备好了吗?市场的基础建设准备好了吗?投资者准备好了吗?如果一切还未准备好,就“霸王硬开弓”,最终的苦果可能还要投资者来“埋单”。
邓小平同志有句名言,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我想,这也适用于中国股市。不管搞什么板,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广泛地征求群众意见,集思广益,才能重树投资者的信心,正所谓: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王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