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经济新闻》
国内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昨日发放,围绕第三方支付的竞争和博弈也日趋白热化,并逐渐走入公众的视野。作为第三方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近日探访沪上消费卡(预付卡)市场,发现在形形色色的消费卡大行其道的背后,竟有着诸多外界无法获知的“潜规则”。
现场目击:“黄牛”每天随便赚三五百
昨日,记者来到上海徐家汇消费卡黄牛经常“出没”的地方。在天钥桥路,正逢黄牛李远(化名)向前来打探的客户通报买卖行情,“1000元面值的OK卡打99折卖,500元的打98折卖;1000元面值打98折收,500面值的97折收。”虽然黄牛对消费卡买卖价差通常只相差一个点(1%),但其中商机不容小觑。“每天300、500随便赚的。”
黄牛讲述:发100亿元卡会有4亿永远沉淀
“这就是一个赤裸裸的圈钱工具”。在消费卡行业浸淫多年,曾经帮发卡商组建流通渠道的王伟(化名)透露,“消费卡采取的预收款模式,即先交费后消费,发卡商可以说稳赚不赔。”
王伟表示,“几乎所有发行消费卡的公司都注册成立了相应的投资公司,发100亿元的卡,最起码有4亿元因为遗失、过期等原因会永远沉淀。”
“对于巨额沉淀资金,发卡商也可以坐享利息收益,如果进军房地产、放贷,产生的投资收益也不菲,除此以外,消费卡产生的消费额签约商户还会给发卡商返点。”
记者查阅了在中国香港上市的联华超市2010年的年报,流动负债中的“凭证债项”87亿元,占该上市公司2010年总营业额258.87亿元的1/3,可见联华超市联华OK卡的预收款金额之庞大。
流通探秘:黄牛发卡商“互动”至关重要
在采访中,记者调查发现,黄牛这一角色在消费卡流通环节的地位至关重要,由于流通环节“水分”多,甚至出现黄牛和发卡商往来炒作的现象。
据熟悉流通渠道的王伟介绍,此前他曾就职于一家发卡商,主要工作是将一款知名度不高的卡推向市场。深谙消费卡市场的王伟意识到,黄牛肯不肯收是一张消费卡能否运作成功的关键。
于是他联络了沪上的一批黄牛,约定由他们95折收进,再97折卖给发卡公司。黄牛和发卡商往来炒作如击鼓传花,一下搞活了流通渠道。
“最后这张卡发行得很成功,黄牛肯收,对持有者来说就可以变现,签约商户也随之涌入,市场上有了流通渠道,黄牛也不必一定要卖给发卡商,98折卖给客户能赚更多钱。”
消费卡的变现渠道畅通很重要,据王伟表示,如果一家公司年底有一笔钱要进入“小金库”,直接入账绝对行不通。如果企业以职工的名义买一批消费卡,拿到发票后,再97折卖给黄牛,一倒手这笔钱就洗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