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股暴跌,上证综指击穿年线,个股走势兵败如山。这样惨烈的暴跌,是在A股估值与2005年的最低点998点、2008年的最低点1664点以及2010年的最低点2319点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发生的,而这三个点位是近6年来A股主要的底部点位,而且,还是在百亿社保基金入市的背景下发生的。
国际板即将推出是暴跌根源
A股市场的暴跌,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比如抑制通胀的紧缩货币政策,造成了市场资金的缺乏,全球经济环境的动荡、美元升值导致全球美元回流,也是不可忽略的原因。
但是,与多位市场一线投资人士交流之后,我们达成一致意见——当前紧缩环境下,最直接的触发因素,无疑是本次陆家嘴论坛上监管层公开表态,“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同时一些官员表示:“国际板推出对股民是利好”。
然而,市场似乎并不买账。在国际板的恐慌下,A股以暴跌的方式来回答了这种“利好论”。
创业板是前车之鉴
为何如此?
不妨回顾创业板推出的情景,那时,同样是一片欢欣鼓舞之声,同样认为对中国股民是利好。但时至今日,创业板是不是利好,已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从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登陆深交所以来,创业板的发行市盈率一度高达90多倍,其泡沫化程度,堪比2007年A股6124点时的疯狂。
创业板除了留下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募资额“三高”外,没有出现持续的“高成长性”。2010年度,创业板209家公司中有32家业绩下滑,比例超过15%。
创业板已成为股民“绞肉机”
今年一季报,创业板公司的业绩恶化加剧。截至5月初,20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负增长的有47家,其中有9家公司一季度净利润下滑超过50%,下滑超过30%的累计有18家。真正实现净利润增幅30%以上的创业板公司只有99家,还不足半数。
其中,典型的代表,如海普瑞,发行价高达148元,上市次日最高价达188.88元,如今除权价仅33.45元,复权价63元左右,不到最高价的1/3,那些二级市场投资海普瑞的股民,谁赚到了钱?又有谁分享了高成长?
有报道称,今年以来,创业板总市值已蒸发2200亿元,占当前创业板总市值7173.11亿元的30.67%,创业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股民“绞肉机”。
当务之急是完善制度
创业板前车之鉴未远,多少投资者血本无归,如此情况下,不对制度进行完善,切切实实做到让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而是继续高歌猛进推出国际板,能让投资者不恐慌吗?
据《人民日报》报道,上交所国际发展部总监石晓成透露,为防止国际板成为第二个B股,将采用人民币计价。这必然造成当前的主板、创业板资金分流。有创业板的“示范作用”,A股投资者对于即将到来的国际板表现出恐惧,完全可以理解,值得同情。
其实,中国股市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并不是发展更多板的问题。当务之急,是如何让投资者真正得到回报的问题。换句话说,发展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制度完善才最重要。
国际板会否变成圈钱板令人担忧
中国股市的投资者深刻体会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很难轻易相信,现有的市场尚且如此,国际板推出后,谁能保证外资公司的股东不会邯郸学步,一样把国际板变成国际圈钱板呢?
我们当然理解,中国需要有一个对接国外优质公司的资本市场,但古训说得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如果A股的制度不是基于鼓励回报投资者,而是圈钱,那么这些优质公司进来,它们很快就会变得和国内上市公司一样。如果不信,去看看那些牵涉“行贿门”的跨国公司,这些名单包括家乐福、IBM、朗讯、沃尔玛、西门子、摩根士丹利等等。它们都是国际上赫赫有名的优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