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战国古墓出土的 青铜水器
战国双墓的谜底
战国时期的楚国发展
六安是楚国的“后方大本营”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5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战国双墓的谜底

李世宏 张亚琴
直径27厘米的战国六山镜
南墓出土的超级陶瓷
保存较好的皮质铠甲
错金嵌绿松石宝剑
 

“我只是一个考古爱好者、收藏爱好者、文史爱好者,我所分析的不一定就是对的,只是作为一个亲历六安战国双墓发掘全过程的见证者,来完整记录那个历史性的时刻。”一落座,六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武越急忙表态。而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交谈中,他详细叙述了那些目击现场的日日夜夜。当南墓内棺望板被打开,将积水清出后,一具无头的人骨架顿时显露。而且,棺内没有一件随葬品,空空如也。武越回忆当时的情景,眼神还有着丝许的遗憾。

宋、汉代双墓的“贴身保护”

2011年4月10日,六安城东一在建工地两座战国早期的大型古墓葬被发掘。“两个墓为南边大墓(男墓)和北边小墓(女墓)。“墓没有一点被盗的迹象,这是因为它上面有两个朝代的墓的保护。”武越说道。

原来,这一大一小,保存较为完整,未见盗掘痕迹的战国双墓上面,分别是一座宋墓和汉代老百姓的墓,这两层的“贴身保护”使其避免被盗。“当时打开墓地看的时候,北墓棺椁木材腐朽程度较高,而南边大墓保存完好,初步探察有车马器、陶俑等文物。”根据专家推测,战国墓主人有可能是当时驻军或者戍边的大将(南墓),北墓主人为将军夫人。

出土文物多罕见

棺材造型呈拱圆:武越说,南墓,也就是将军墓有很多亮点,也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说棺材,南墓内棺是圆弧形棺盖,两侧各有两个铜环,古棺两侧和棺盖斜中带弧。这样的形状,与我们今天的民间寿棺基本相同。在此之前,曾在长丰发现过类似的棺材。它的出现,将现已知的民间寿棺形制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千五百多年。

独一无二的皮铠甲:随着南墓椁盖板揭开,尽管地下水淹没到墓室的一半位置,但几片椭圆形的甲片状的物件就漂出水面,这些甲片四周都是小孔。原来是古代武士战服上的铠甲片,通过这些小孔穿绳连接成甲胄,在冷兵器时代用来保护将士身体免遭敌方进攻性兵器的重创。武越表示,这件出土基本完好的兽皮铠甲非常罕见,“至少是没听说过有这么完整的!”

首现带柄青铜戈:青铜戈是战国常规作战兵器,由戈头、柄、铜尊三部分组成。为了便于前砍后钩,木柄多用扁圆形柄,以利于把持。戈柄的长度根据实战需要,步战用的柄短,车战用的柄长。墓中, 4柄保存状态良好的带柄青铜戈静静地放在椁板旁边。戈的木柄正是扁圆形,戈的“援”、“胡”、“内”、“穿”等型制均具战国特征。战国青铜戈屡见不鲜,但保存完好的带柄青铜戈少见。

奇特的陶头木身:从战国时期开始,因大量的人殉造成劳动力的不足,遂取缔商周时期的活人殉,改为俑殉之制。于是,陶俑、木俑在战汉墓葬里屡见不鲜,可南墓外藏室南边厢发现一些陶头木身俑,其红陶烧制的陶头与木雕身材组合在一起,十分奇特。为什么是陶头木身呢?武越有自己个人的见解:“因为根据已看到的无头将军来推断,可能是他的属下和亲友们认为无头是墓主人的缺憾,所以才赶制了这个。”

一把千年的古伞:古代帝王所用之伞,谓之华盖。一般官吏贵族所用之伞,可能另有雅称。当时在现场的考古人员,已取出伞柄两节,伞柄两头有铜皮包裹,接着又取出了18根伞骨和伞帽等古伞铜配件,尤其是提取的似是桐油油过的麻织伞衣残片,历经2000年尚有遗存。

六山青铜镜王:北墓铜镜被发现时,武越也在现场。4月8日下午,考古人员在边绘图边清理北墓椁外藏室出土文物时,发现一块直径27厘米的“六山”青铜镜,镜背铸有六个变形“山”字及精美花纹。而这种规格和形制的青铜镜创造了中国之最。“我个人认为,从北墓随葬品比南墓丰厚来看,当时他夫人是先去世的,当时社会政治稳定,将军家中富裕,因而选了很多的随葬品;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她娘家地位比夫家高,娘家给的随葬品。”

除了“吉”字形印章外,双墓只有一处有文字,就是北墓的棺材底,有一处不规则的圆形篆字。不过,这是何字,表达什么意思,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