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雄的时代。后来,在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的、这段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或者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 (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的时间,人们称之为战国。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除了七雄,还有越国、宋、卫、中山、鲁、滕、邹等其他小国,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辩家鹊起,创造了辉煌的先秦文化,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
在战国时期,当时并不叫“安徽”的江淮地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安徽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陈立柱,对这段过往做过一番研究。
寿州迁来下蔡国
“战国时期,江淮地区曾经是蔡国、吴国、越国、楚国和宋国的领地。”陈立柱说。其中,蔡国的领地在今天的寿县北部地区。这个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在公元前531年时,曾被楚国消灭过,三年后蔡平侯复国,并迁都吕亭(今河南新蔡)。公元前493年在楚国的逼迫下,蔡昭侯迁都州来(安徽凤台县),历经了47年却最终还是被楚国所并。
蔡国的都城曾三度搬迁:其一是上蔡(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二是河南新蔡,三是今安徽寿县、凤台县、淮南市,此三地古称寿州,这里也被称为下蔡,至今在三地都有蔡侯墓。
吴越在江淮的政权更替
公元前519年,吴灭州来(今安徽寿县),它是楚的属国,也是楚的东方重镇。其后数年,吴又灭掉楚的其他属国巢(今安徽巢湖市)、钟离(今安徽凤阳县)、徐(今安徽萧县)等,予楚以严重的威胁。这时楚也连秦拒晋,但没有多大功效,而吴渐成为楚的心腹大患。
可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成功后,但却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并令伍子胥自杀,被越王勾践乘虚而入。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馀杭山(今天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其在安徽的领地也都归属于越国。
越国的领地主要还是在安徽省的皖南地区。春秋末年,越逐渐强大,其王勾践经常与吴国对抗,公元前494年,败于夫差,向吴臣服。但经过二十年的韬光养晦,重新崛起,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
勾践平定了吴国后,就出兵向北渡过黄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周元王派人赏赐祭祀肉给勾践,称他为“伯”。勾践离开徐州,渡过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送给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战国时,势力衰弱,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
淮北曾为宋国都
宋国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其疆域最大时包括今河南东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宋国共公为避水患,经睢阳迁都于相城(今淮北)。古相城曾辖37县203万人。城内有宫宣苑图,城外有祭坛石阈,其规模恢宏。
古相城分内、外两城。外城形状呈方形缺角,东起长山路内侧,西至濉溪路,北起民生巷,南至火车站南500米,东西长2500米,南北宽2000米;内城位于外城的东北部,伯姬黄堂基所在处。东起闸河路,西至新华巷,南至古城路,东西长约500米,南北约700米。现在淮北市第二中学驻地为宋宫所在地。郦道元《水经注》云:“睢水又东经相县故城南,宋共公之所都也,国府园中犹有伯姬黄堂基。”这中间所说的黄堂,是宋国的宫殿。后来宋宫失火,只留下一个高于地面的台基。
陈立柱说:“虽然宋国不是很强大,但它的艺术发展在众多诸侯国里是首屈一指的。当时流传至今的‘宋画吴冶,天下无双’这句话,也是在有关宋国的历史记载中,我们才有了宫廷画师的概念。”
楚文化的影响最广远
当年,合肥古为淮夷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先属楚,后属吴、越,再后又属楚。其实,在战国时期,安徽这片土地已经成为楚国控制的领域。楚国在江淮地区的长期经营,使该区域内的经济、文化、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方面都烙印着浓厚的楚文化风韵。
这一点,可以从安徽众多已发现的战国早期至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可以看出来。战国早期楚墓发现的不多,目前仅在六安有所发现。可战国中晚期的中小型楚墓,在淮南、寿县、霍邱、霍山、六安、长丰、蚌埠、凤阳、潜山、极阳、舒城、安庆、无为、和县等地均有发现,几乎遍及江淮地区。而战国晚期大型墓葬,则主要分布在寿县附近及淮南市杨公镇朱集、双庙一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淮南市谢家集区杨公镇朱家集李三古堆楚王墓。
“当时,淮北地区,还有亳州城的东南一带,是楚国的‘纺织工厂’。这些地方盛产麻和丝,楚国的用品大多是出自于此。”陈立柱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