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我一生的精神向导
2011年5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父亲是我一生的精神向导
——访文学大师张恨水之女张明明
记者 张亚琴 文/图
 

父亲张恨水,对张明明而言,是一生的精神向导。

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求学时期,在四川新津的工作阶段,甚至于1979年她远赴美国后,父亲的言传身教,都给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从父亲那里,她一直遵循“宁可自己吃亏,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的家规,学会什么叫做“诚信”,勇于挑战自我。在她退休以后,更是秉承家训,勤于绘画、写作,在华盛顿华人圈里,致力于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

父亲对美术独具偏爱

在张明明有记忆开始,家里除了书,最常见的便是父亲的颜料碟和画谱,每天写稿很累的时候,父亲都会画上几笔。这让幼年的张明明,慢慢地对绘画产生了兴趣。闲暇时,她最大的爱好,就是画各种各样的花卉及其他植物。

父亲对美术不是一时的兴趣,他还曾担任过北平华北美术专科学校(简称北华美专)董事长兼校长。1930年8月,爱国志士邓演达创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时称“第三党”,也就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前身。1931年夏,该组织在北平的据点晨光女子中学暴露。于是,该党党员、张恨水的四弟张牧野和另一名骨干成员王经三合力创办一所北平华北美术专科学校,作为新的大本营。

不过,张牧野一无资金,二无名气,为此他找到兄长张恨水帮忙,让这位大哥出任校董。张恨水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聘请名师、筹集资金、广告宣传等方面奔走呼号。

1931年9月1日,北华美专正式开学。但运行经费一时没有着落。张恨水面对危局,果断地拿出一大笔稿费,以解燃眉之急,董事会推选他接任董事长兼校长。

中学毕业后,张明明面临着上哪所大学的选择。她最先报考的是农学院的城市规划系,但考虑到对美术的兴趣,张明明最终听取了哥哥的建议,报考了中央工业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并最终被录取。说来也巧,张明明进入中央工业美术学院时,院长张仃是父亲创办美专的时候,赏识其才华破格录取的学生。可见,父亲不仅是位多产的作家,同时在美术方面,也是独具慧眼的“伯乐”。

思念女儿泪湿枕头

在张恨水的众多儿女中,张明明是最受疼爱的。在四川时,虽然有报社薪水和稿费双重收入,但刚刚够糊口,没有能力雇保姆。父亲常常一手抱着年幼的张明明,一手不停地写稿。冬天里,他就把身上的皮袄解开,将张明明裹进袄子里。

1964年,张明明从美院毕业,被分配到四川新津的一个小机场接受基层锻炼。这时候的张恨水,受中风后遗症影响,握笔很困难,但他仍然坚持给女儿写信。先是用毛笔,后来不得不改用钢笔。

“明明吾儿:……说起来日子也不算多,可是每晚盼着,半夜醒了枕头哭湿了半个……”这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真情流露。当张明明回忆起这段往事时,眼眶不由地红了。

1966年年底,张明明争取到探亲假,没想到假满和父亲的话别,竟是最后一面。

1967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七,早晨,张恨水正准备下床时,突然仰身倒下,告别了这个他曾无数次描绘过的冷暖人间,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而他最疼爱的女儿,却不在身边,这也成为了张明明永远的遗憾。

秉承父训致力传统文化

1979年,张明明移民美国,并就学于美国华盛顿国际室内设计学院。毕业后先后在私人企业和美国陆军部队工作多年,从事商业和民用室内设计、装饰绘画和壁画。她的壁画不但遍布美军士兵和军官俱乐部,作品还被选中成为约旦国王胡森皇宫和皇室机场、沙特阿拉伯王子别墅等一些皇室所用。

退休后,她定居美国维尔吉尼亚州,专心绘画创作及写作,并秉承父亲的训导,致力于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华府艺术圈里,张明明是个有影响力的人。凡是华裔画家举办画展,她必亲自前往参观。同时,她还负责华府华人作家协会的工作,包括参加书友会的活动,并在华人报纸上开有专栏。两年前,张明明还联合了一些志同道合的画家,成立了美国大华府中华文化艺术同盟。

说起来,成立这个组织是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华盛顿有个中国城,是该地区着力开发的黄金地段。中国城中心的地铁站需要一幅壁画,就请了位非裔的艺术家来设计。很偶然,张明明看到了设计方案。虽然长时间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但她从小深受父亲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熏陶,明显感觉到了设计方案里缺少中国元素。

为此,张明明意识到了作为中国人,有责任致力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于是,她发起了成立中华文化艺术同盟。“我们的工作,就是不能让传统在这一代间断。”

她不是只喊个口号,而是脚踏实地做事。5月19日,由张明明组织的“龙在天涯”美国大华府华裔书画家十人作品展,在安徽省博物馆隆重举行,作品有油画、炳烯、壁画、水彩、装饰画、国画、书法、甲骨文和抽象画等。

“做这件事,每一个环节都很辛苦,但我仍亲力亲为,因为父亲的行为,是我的榜样。”张明明笑着说道。

对话

回忆父亲: 他是有骨气 和良知的传统文人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和父亲在一起生活了24年,您觉得他最看重的是什么?

张明明(以下简称张):父亲做人非常低调,不喜欢宣扬。他一生最重“诚信”两字,经常和我们说,只要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多年来,我也一直谨遵他的教导。

记:生活中,对他的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哪方面?

张:父亲当时的稿酬非常高,可他都用在别的方面,比如说创办美专。在生活方面,他还是比较苦的。我至今还记得,在重庆时,我们住在乡下,他有时候从报社回来要背米翻山。那时,不良商人以次充好,在米里放砂子。父亲就戴着老花镜,从米里把砂子一个个挑出来。

记:您如何评价父亲的一生?

张:在父亲5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无疑是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同时,他还是一位有骨气、有良知的中国传统文人。

正是这种知识分子的良知和骨气,使他后来在国家兴亡,民族危难的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当时,他写的小说《八十一梦》在《新民报》连载,通过荒诞不经的梦境故事,揭露政治上、社会上的丑闻秘幕,对当时重庆的腐败现实和种种弊病进行了无情鞭笞,读者拍手称快,国民党当局极为不满。后来,一个国民党高官责问他:“您是不是到息烽(注:监狱)休息休息?”就这样,迫于压力,《八十一梦》没能写完。尽管如此,这部未完的抗战小说还是受到了不少进步人士的肯定。

记:1976年您在香港时,曾写过回忆父亲的书?

张:是的,那本书叫《回忆我的父亲张恨水》。在今天看来,也许里面的文字功底不是很扎实。但对我个人而言,这本回忆是对父亲最好的缅怀;对当时的研究者而言,则留下了第一手的资料;对公众而言,是还原一个真实的文学大师。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