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出书,已不是件稀罕事了。面对图书市场疲软不堪的局面,名人出书的势头依然不减。这边,影视明星刚过完出书瘾,电视主持人又急匆匆赶来,马不停蹄地赶场子签名售书。
可是,从第一波名人出书热盛行的十多年来,读者的热情却快消磨没了,这直接导致了销量的下滑:从动辄百万册到如今的几万册,乃至几千几百册。看来,“名人+隐私+炒作”的模式,对现在的人们来说早就失去了吸引力,在网络并不普及的时代,名人的人生经历、生活细节或者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可现今网上信息铺天盖地,名人琐事或者可以聊作消遣,但倘若要花真金白银去买,显然已经不是个划算的事情了。
写出人生道路或坎坷,或富有戏剧性色彩的经历,又有相当的文字功底著书立说,以警示后人,启迪读者,无疑是一件好事。像敬一丹、白岩松、杨澜等人的书,因其深刻和独到的见解、观点,深受读者喜爱。可打开很多名人的大作,让人扫兴。这些印制精美的书,内容不外乎一是个人流水账式的经历,二是各个时期与各类人物的合影,三是自己一些自哀自怜的小文章,四是个人绯闻。这些内容空洞的书,在印刷了上百万册之后,又乐此不疲地联系报刊、电视发布有关消息,请评论家大肆吹捧,到书店签售,制造轰动场面。
名人出本书,无可非议,但应做到“开卷有益”。 首先要自己写,不要请人代笔。其次不要编造故事情节,最后,文责自负,要有责任感,不要一出事就推到枪手、出版社身上,既然署了名字,就要有责任和义务。
名人的社会影响力要比一般人大,这就要求名人写书要更加慎重,因为如果出现虚假捏造的内容,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现在的读者们更喜欢关注名人对这个时代背景下共同经历的一些人、一些事的自己独特的感悟,从中汲取营养,获得教益。读这样的名人图书,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才会受到他们心灵的影响和艺术修养的熏陶,被他们的人格力量所感染而得到提升。
张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