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肥东梁园佐老太入住老年公寓后,因思家心切,不满3天就失足摔倒,此事发生后引起了很多市民关注(本报曾作报道)。记者从合肥市老龄委获悉,截至2010年末,合肥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71.65万,已经步入老龄社会。因此对当下合肥人来说,养老问题已经直接摆在了他们面前,大家担忧:“如果有一天老去,我们该怎么办?”
为此,昨日,记者走访了省城老人群体、中年人代表,倾听他们的心声。
“不给儿女留下负担,我愿意住进养老院”
自己住进老年公寓,让子女安心工作,是目前大部分老人的心声。
家住亳州路街道的赵丽华老人,今年已经80多岁。老伴逝世后,她一直都是和儿子生活在一起。前段时间,不顾家人反对住进了一家规模较大的老年公寓。
“有几个老太太有点糊涂,得让着她们,她们才能赢几把!”80岁的赵丽华老人坐在屋头的阴凉地里,就着一张小桌子与三位老人一起打“跑得快”。
自从住进该老年公寓后,赵丽华老人每天6点左右起床,然后逗逗小狗,再去菜地里数数自己种的白菜,早饭后或者午饭后跟一帮“志同道合”的老人们玩牌。
不过,老人对家人还是念念不忘。经常周末的时候,回家去看望家人。
“多挣养老钱,弥补自己亏空的‘养老账户’”
许成龙,合肥某事业单位工作, 说起这大半辈子,研究生文化的他突然拽起了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然后,他像流水账一般说起自己的经历:15岁读高中却整天在农场里种地瓜、割秧子;20岁考上大学、30读研究生然后进入大专院校;40岁到现在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
“退休养老?等等吧,”他知道在女儿工作的上海,“房子一平米比我当年买一套96平米的单位福利房还高。”
许成龙心里像明镜一样:因为很多原因,孩子还养不起父母。他能做的,就是趁还有力气给自己多挣点养老钱,弥补自己一直亏空的“养老账户”。
“社会化养老,或许是一种新方式”
“中国原来一直是家庭养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对养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子女数量却在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养老弱化,提高社会养老水平成了一个基本潮流。”合肥市老龄委工作人员张世龙说,社会化养老,或许是探索目前养老制度的一种新举措。
张世龙称,合肥市民政部门此前进行的一项有关养老服务的抽样调查显示,愿意进入养老机构接受养老服务的老人只有二成左右,更多的老人仍希望留在自己的家中、留在长期居住的社区安度晚年。
那么,有没有可能,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不用脱离长期居住的社区,就能享受各种养老服务呢?
“社会化养老,或许是解决人口日益老龄化的一种重要举措。”张世龙称,社会化养老,就是老人足不出户,既能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又能接受以社区为单位的社会化组织上门服务。张世龙补充说道,目前,合肥市已经在庐阳、包河部分社区进行试点,“试点成功的话,下一步将向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