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发现,在广州超市和卖场,近期多个瓶装水品牌均发出通知或口头通知要涨价,幅度约10%至15%。据水企称,今年桶装水、瓶装水主要受石油产品价格上涨较高影响,PET瓶成本上涨了快一倍。(5月15日《广州日报》)
近年来,许多行业跟风涨价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至于涨价理由,也是千奇百怪,甚至“理直气壮”。按理说,企业成本增加后适当调价,消费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按照水企涨价的“理由”,与石油有关联的企业就都可以“合理”涨价了。那么,最终谁来为调高的价格买单?还不是广大消费者。
当然,照水企的说法,这都是“高油价”惹的祸,直接导致了自己的成本增加。那么,“高油价”又是谁惹的祸呢?说来说去,最后还是扯到了监管问题上。的确,跟风涨价之所以愈演愈烈,板子也不能全打在企业或经销商身上。事实上,缺乏严格的监管,才是最主要的原因。水企之所以把祸根推给“高油价”而半字不提监管部门,除了不敢“得罪”监管部门外,主要是因为前不久“高油价”曾被“天价酒”事件弄得灰头土脸,正好可以用来作涨价的挡箭牌、遮羞布。这样,既可以堂而皇之地大幅涨价,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又可以把责任推给别人,从而保全了自己的“声誉”,真乃“一箭双雕”。
眼下,通货膨胀连连走高,4月份CPI指数同比上涨5.3%。若照这样下去,老百姓的日子恐怕会越来越不好过了。究竟是默认这种跟风涨价行为的存在,还是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遏制,值得物价等监管部门深思。 和法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