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企业生产基地 “鱼贯”入皖
2011年5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服装企业生产基地 “鱼贯”入皖
本土企业欲“借梯搭桥” “倒逼”转型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百丽”的鞋子、“特步”和“迪卡侬”的运动品牌是“安徽制造”,千万不要觉得不可思议。从去年到今年,很多著名服装品牌纷纷将生产基地或生产线“搬”来安徽。

在这些迁移者的眼中,安徽有着怎样的“魅力”?“外来客”引起了安徽的哪些“震荡”?而“服装大省”安徽又将如何“取其精华”?

现状:服装企业“鱼贯而入”

外来服装企业大规模“进军”安徽可以追溯到去年。去年“厦洽会”期间,福建省安徽商会与淮南“牵手”轻纺服装鞋帽城项目,签下了投资100亿元的“大单”。

2010年11月10日,年产600万件(套)时尚服饰的安徽太子龙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建成暨投产仪式在合肥隆重举行;2010年12月23日,年生产羽绒服300万件的安徽千仞岗服饰有限公司“相中”枞阳,投资3.5亿元……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去年直到现在,服装企业的“明星”落户安徽,投资数额已经超100亿,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缓慢迈步后,外地企业入皖似乎迎来了“黄金期”。

不仅如此,雅戈尔、杉杉、百丽、三六一度、特步国际等纷纷“落子”安徽。

分析:安徽抢食“转移”蛋糕有潜力

在安徽省服装商会秘书长叶梁的印象中,服装企业“大转移”的状况这两年特别多,沿海地区土地价格攀升“逼着”服装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劳动力成本也让沿海不少企业“不堪重负”。

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安徽,是劳动力密集的省份之一,理所当然被推到了“转移”的前列,“特别是皖江城市带获批后,沿江的优势更是毫无保留地显现出来了。”

此前,一家知名男装品牌的相关负责人在综合考察很多地方后,最终被安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留下了。

有专家认为,在迎接服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安徽省已经迎接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如九牧王、太子龙、旗牌王、联亚等,“2005年之前,安徽的服装产业版图上没出现一个集群,但现在,服装企业都知道安徽的发展速度快。”

叶梁告诉记者,在迎接服装产业转移的浪潮中,湖北、江西等中部省份都非常积极主动,安徽与浙江、江苏等连在一起,运输成本较低,加上安徽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丰富,可挖的潜力很多。

瓶颈:安徽服装企业缺点“品牌”意识

相比外地服装企业的陆续进驻,我省服装企业似乎显得有些弱势。

鸿润、帅气、依立腾、宛玉、依思特等安徽省著名商标正在崛起,但是在业内人士的眼中,安徽的品牌除了屈指可数外,还很难在省外“叫得响”。

记者了解到,在沿海城市服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河南、江西、湖北等中部省份也开始想着法吸引知名企业的目光。

叶梁依然记得,从安徽服装产业迈出第一步开始,就已经看到产业基础的薄弱,所以,在外地企业做品牌时,安徽做的是“贴牌加工”,“别人做细活,安徽只能做粗活。”

不过,“贴牌加工”背后藏着种种隐忧,随着国际服装市场竞争的加剧,外贸服装加工竞相压价,加上加工企业自营出口少,中间环节多,利润越来越低。

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某服装公司负责人举了个例子,一条裤子来料加工费在孙村一般只有2-5元,而各企业间相互压价,竞争加剧,造成企业产量、产值虽然逐年增长,但效益却逐年下滑的恶性循环。

品牌能为安徽服装企业带来什么?中晖服装公司负责人汪学刚表示,贴牌生产,只能赚点加工费,还得看别人脸色,而现在却可以对自己的品牌“做主”。

支招:如何甩掉“加工厂”的帽子

孙村镇是安徽服装第一镇,在意识到“贴牌加工”制约了服装产业发展后,他们开始慢慢培育自主服装品牌。

“以贴牌生产这种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方式来赚取少量的利润,只能是权宜之计,服装业的长远发展必须走自主创牌的道路。”孙村镇党委书记范新江告诉记者,从“贴牌”到“品牌”,从“数量”到“质量”,也是安徽很多服装企业应该积极探索的产业升级道路。

据了解,孙村镇目前已经有服装企业213家。该镇党政办一工作人员分析,一流服装企业定规则,二流服装企业做品牌,三流服装企业做加工,“服装一定会向精品化、品牌化道路发展。”

叶梁对我省服装企业的发展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要走品牌化、集群化、集团化的产业集群。

在他看来,外地知名服装企业纷纷入皖,会带来先进的文化和管理理念,对促进我省行业升级有推进作用,通过引进龙头企业,以商招商,吸引相关的配套企业也“落子”安徽。

这也就是说,服装产业虽然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但是我省应该学着将一整套产业链“往两头拉”,比如配套的印刷、物流等,都可以跟随着服装产业一起跨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