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说话、智力低下、无法正常行走,甚至连最简单的站立都做不到,在安医大二附院的康复医学中心里,很多孩子的生命和一个叫做“脑瘫”的词语紧紧拴在一起。为了能够尽早康复,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和未来,他们所付出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艰辛。“5·15全国助残日”前夕,记者带您走近这些孩子。
大圣:康复始终在路上
记者见到大圣(化名)的时候,他正坐在治疗室的床上,单薄的小腿上贴着好几个电极,小脚时不时抖动一下。站在一旁的大圣妈告诉记者,大圣正在做电脉冲针灸。
“因为早产,快半岁的时候,他的头还总是耷拉着,别的孩子会爬了,可他连坐都坐不住。”家人忐忑不安地带着大圣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脑瘫。
康复中心的治疗室布置得很温馨,只有楔形垫、平衡板这些康复器械才让人把它和普通幼儿园的游戏室区分开来。在这里,大圣要完成按摩手指、正脚、挪腿、翻身压肩、蹬腿、爬等一系列动作,此外还需要通过“踩自行车”来增强下肢的力量。
大圣缓慢地站起来,动作显得过于艰难。经护理师提醒,记者这才注意到,大圣蹒跚的步态,是因为没有用全脚掌着地的缘故,而这是很多脑瘫孩子的通病。
结束了一上午的治疗,要回家了。大圣妈给他套上矫正鞋,大圣自己戴上帽子,拿着没喝完的牛奶,跌跌撞撞地向门口走去。门外是刺眼的阳光,记者祝福这个渐行渐远、跌跌撞撞的小小身影,在康复的路上,可以走得越来越稳。
朝阳:我的帅是天生的,没办法
来自淮南的朝阳(化名)今年6岁了,这个60斤的小胖墩跑进康复训练室的时候,记者甚至没意识到他也是个脑瘫患儿。
朝阳妈说,儿子虽在上学前班,她平时有空就教给他小学一年级的课程,“现在一年级的书他都已经看完了。”
朝阳很外向,爱说话,加上长得讨人喜欢,治疗中心的康复师们总是喜欢逗他:“朝阳你为什么长这么帅呀?”“天生的,没办法。”记者几乎忘记了他是个人们口中的“瘫子”。
从2个月开始,连续六年来,他每天都在艰苦努力地治疗、康复,其中吃了多少苦,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班上的孩子没人知道他是脑瘫。”朝阳妈说,儿子是上天赐予她最棒的礼物。她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子能早点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她也希望周围的人,可以少投给脑瘫孩子一些异样的目光。
医生:95%的脑瘫患儿能治愈
安医大二附院康复医学中心是我省唯一一家省级小儿脑瘫治疗中心。
据康复医学科主任吴建贤介绍,小儿脑瘫致病的原因包括胎盘异常、早产、出生时窒息,以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核黄疸、、脑部畸形等等。
“现在家长有个误区,认为孩子得了脑瘫一辈子就完了,其实并不是这样。”吴建贤介绍说,95%的脑瘫患儿经过治疗,今后都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吴建贤最近的想法,是想在社区广泛培训一批脑瘫康复员,让这些脑瘫患儿可以在家门口就得到专业的康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