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一群平凡的人,他们几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爱,但做善事却从来不留名。日前本报记者兵分几路,寻找这些好心人。
好人“黄运” 查无此人
省红十字会财务室钱会计告诉记者,自己进入红会工作三年多了,几乎每年都见识着各种各样让人感动的人和事,其中最让自己感动的是,一个已经84岁的老人“黄运”。据其介绍,已经记不清这个老人是从哪年开始的,每次捐款都在400元到800元不等,从不间断。
老人在每次捐款后留下的地址为合肥市杏花街69号3栋403,姓名为黄运。5月6日上午,记者找到杏花街69号3栋403,没人在家。记者打听到,该户是一家三口,年轻人。
记者辗转联系到辖区安庆路街道蒙城路社居委。经过打听,居委会薛琴主任告诉记者,住在69号3栋403的的确是个姓黄的老人,但是不叫黄运,随后向记者提供了该户人家的联系方式。
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一位老人家接了电话,也姓黄,但老人表示,自己的确捐过衣物,但是没有通过红十字会捐款,更没有一直捐款。而当记者向其询问附近有没有叫“黄运”的老人时,他表示根本没听说过。
一朝受帮助 如今回报忙
“有个大学生也非常难得,几年来一直坚持捐款。”钱会计告诉记者,2008年自己“认识”了一个叫“姜龙”的安徽农业大学学生,但他只留下了一个手机号码。
“这个学生非常难得,只要得知有灾难发生,他都会很快来到我们这里捐款。”钱会计告诉记者,这个学生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曾经接受过社会的帮助,自己考上大学后,除了坚持打工挣取学费外,还一直从事各种各样的慈善活动。
5月5日下午至5月6日下午,记者无数次拨打“姜龙”留在省红十字会的号码,都无法接通。5月6日下午,记者联系到安徽农业大学学生处,该处工作人员经过长时间查找,却一直找不到“姜龙”的相关资料。截至记者发稿时止,虽然经过多方努力,但仍然没有联系上“姜龙”。
下岗夫妻多年瞒着子女捐款
55岁的尚勤英阿姨是阜阳的一位下岗工人,下岗后,她每月仅有1000元的收入。今年云南盈江和日本附近海域发生地震后,她做出一个决定:捐献1000元给灾区。
尚阿姨的汇款单上写着“地震捐款”的字样,她解释说,没有写明捐给哪个灾区是因为她觉得,爱心无国界,只希望捐款能到达最需要的地方。“我和丈夫一直比较关注慈善事业,以前也捐过很多次,我们也只是尽点绵薄之力吧!”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多年来尚阿姨夫妻俩一直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些他们口中所说的“小事”,就连子女对此也是所知甚少。“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不需要宣传和赞美,都是小事,不足为道。”
不留名成慈善新特点
合肥市民“李昌勤”,在今年3月11日,两度汇款给省红十字会的爱心账号,捐款意见栏里分别写明 “云南盈江地震捐款”、“日本地震捐款”。连日来记者多次试图联系他,可未能如愿。
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也是近年来慈善事业出现的新特点。随后工作人员随机给记者拿出了16张汇款单,在这些汇款单中,仅有3位捐款人留下了联系方式,有些人甚至连汇款地址也写得非常模糊。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多数人捐款不留名是为了低调处理此事,而留下联系方式的捐款人也只是出于担心“汇款出错,爱心无法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