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铜鼎”里藏着啥宝贝?
隋唐大运河“搬进”新馆
下一篇4 2011年5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本报记者独家探访省博新馆
“大铜鼎”里藏着啥宝贝?

本报记者 祝亮 俞宝强 文/图
安装配套设施
新馆外观
 

坐落在合肥市政务新区的省博物馆新馆目前正式交付布展,布展全面启动犹如掀开了新馆的“红盖头”,装修一新的省博物馆新馆即将和人们见面。近期,博物馆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对文物进行整理。由于正逢文物布展高峰时段,省博新馆安保措施格外严格,原则上不允许任何外人进入。本报记者经过多方周折终得以“潜入”馆内,提前感受新馆魅力,让其第一次毫无保留地向世人展示俏模样。

来,跟我们一起叩开省博新馆的大门,经历一场充满神秘与奇幻的穿越之旅吧——

外观:新馆建设大气厚重

远远望去,省博物馆新馆的外观如同一口大鼎,“鼎立”于政务新区笔架山南路。5月8日早上,记者进入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内,眼前一片惊叹。

我们由南门进入,经过一座99米长的引桥,便能直接从新馆正门进入二楼展厅。正门口,青铜宫门铺首,几根绛红色的方木叠放在一起做成的门楣,给厚重的整体效果增加了一抹跳跃。装饰效果强烈,具有强烈的冲击力。

主入口青铜大门馆标告诉人们:这里是安徽省博物院。

规划:老博物馆仍然保留

省博物馆新馆将更名为“安徽省博物院”,老馆则仍保留原来“安徽省博物馆”的名称。据省博物馆馆长朱良剑介绍,新馆陈列将从多侧面综合展示安徽的历史文化亮点,包括一个基本陈列——安徽历史文化陈列和四大特色陈列。老馆陈列则以安徽近现代特色专题、安徽建设成就及潘玉良作品为主,以临时展览为辅。届时,新馆和老馆将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同展现安徽丰厚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采。

内容:五大单元展示安徽

拾级而上,进入37.7米高中央大厅,展厅内,记者看到了工人们正在以“安徽历史文化陈列”为框架,包括“史前安徽”、“夏商周时期的安徽”、“汉魏晋时期的安徽”、“隋唐宋时期的安徽”和“元明清时期的安徽”五个单元,布置文物存放的架子以及配套设备等,将集中展示安徽历史文化的亮点、特色及安徽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浓郁的安徽地域特色。

特色:徽文化贯穿全馆

据介绍,新馆整体风格设计体现“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文化内涵。“四水归堂”即下雨时水从四面流向中庭,新馆以浮于水面之上的水堂序厅作为建筑的核心空间,中央水庭创造出内部的开阔空间,水流流淌汇聚至庭院中央的镜池,使“四水归堂”的文化意境化为动态景观。“五方相连”通过采用全玻璃建造的水堂序厅连通东、南、西、北四方,力求营造“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空间格局。

根据设计方案,新馆的内里面将采用晶莹剔透的玻璃做幕墙,凸现历史,并具有时代感;内表面为整面木质衬里,使观展室内空间温暖而人性化。新馆在场地与空间的连接处上设计有竹海、水池、长廊、徽州牌坊等景致,彰显了安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

互动:市民可以学做陶瓷

值得一提的是,公共服务设施的强化和互动区的设置,也将成为新馆的一个新亮点。据悉,新馆的公共服务区比较大,公共服务区中将增加餐饮和休息的地方。同时,为了照顾老年人和残疾人,也在考虑设立无障碍通行区。另外,新馆还将设置互动区,并定期组织活动,如学做陶瓷等,让市民在鉴赏文物、回顾历史的过程中体验生活。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