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 汤奇学
记者(以下简称记):当时安徽的辛亥革命情况是什么样的?
汤奇学(以下简称汤):安徽是辛亥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武昌起义爆发后,安徽革命党人立即由秘密发动转为公开夺取政权。1911年11月5日,寿州革命党人发动起义获得胜利,8日安徽宣布独立,9日庐州(合肥)、芜湖同时光复,接着各县也先后光复。仅20天时间,除亳县外全省均脱离清王朝的统治,革命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记:与其他省份相比,您总结这场革命有何特点?
汤:总的来说,安徽辛亥革命的特点有几方面:首先,革命活动起步较早,宣传独立则较晚。1900年,不少安徽志士参加了自立军大通起义,1903年起革命党在安徽新军中活动,1907年有巡警学堂起义,翌年新军起义,是首次新军起义。但安徽光复却较晚,在全国15个独立省区中排第13。
其次,安徽独立受外部影响特别大。武昌起义后,安徽迟迟不能宣布独立,在外来影响下,安徽咨询局方决定宣布独立,而皖抚朱家宝则遵从袁世凯决定反正,以便继续执掌安徽大权。
还有一方面,安徽独立后一个月内,先后5人6次掌过安徽都督印,政府有七届之多,为他省所无。同时省内各军政分府各行其是,大通军政分府的黎宗岳更想袭取安庆,自任安徽都督。
记:为何会有这样的局面?
汤:究其原因,首先是1908年安庆起义使安徽革命力量丧失殆尽,以至革命高潮来临,安徽革命党无力成事,其次安徽经济相对落后,资产阶级立宪派未形成气候,未能像江、浙等省立宪派大显身手。
还有一点与别的省份不同的是,安徽反动力量比较强大。自马炮营起义后,清政府加强了对安徽的控制,原安徽巡抚朱家宝1908年比较迅速地镇压了马炮营起义后,一直注意防范新军。安徽光复后,他依然能利用反动势力、落后势力,从革命党人手中夺权。安徽特别是安庆的革命力量在一段时间里不占优势,这就是安徽光复迟,光复受外界影响较大,光复后政局混乱的最主要原因。
记:合肥当时的光复,主要是靠同盟会会员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汤:是的,从最初3年加入同盟会者的名单可以看出,安徽籍盟员59名,其中寿州人最多,20名;其次为合肥人,7名;其他分属各州县,惟一无一人的是安庆。而合肥光复中,起作用最大的正是同盟会成员,但这些成员都不是合肥人。辛亥革命期间,合肥出了很多志士,像范鸿仙、倪映典、万福华等,但他们主要是在外地进行革命。
记:翻查史料,这些同盟会员在当时的省城安庆活动并不多?
汤:皖籍同盟会员回国后,一般都是在家乡一带活动,较少去省城安庆活动。1908年马炮营起义失败后,同盟会本应加强安庆地区工作,以便重新集聚力量。但是他们未能这样做,大多数人依然是各自在家乡活动。所以同盟会员在寿州、合肥等地的活动相对活跃一些,安庆地区则比较沉寂。这也说明同盟会对省城安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记:合肥的立宪派在光复中起了多大的作用?
汤:立宪派原先对清政府抱有厚望,指望清政府能自上而下真正实现立宪。清政府对立宪不感兴趣,使立宪派越来越失望,不少立宪派在失望之后,倾向于革命。他们的社会声望高,在获取政权及稳定秩序方面能起一定作用。合肥在当时只是个小县城,经济不发达,资产阶级立宪派力量弱小,反动力量较强。未产生像汤寿潜、汤化龙、谭延闽、张謇等具有号召力的领袖人物,甚至可以说合肥的立宪派尚未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因此在革命中和革命后所起的积极作用极其有限。 张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