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静的合肥城
2011年5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风雨欲来:
不安静的合肥城

张亚琴
 

辛亥首义前,合肥也同样经历了1840年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地处内陆,但是随着1851—1864年的太平军两克庐州、取得三河大捷和1877年芜湖正式开埠后,合肥整个社会面貌都发生了重要变化。

在安庆打起“辛亥革命第一枪”前后,合肥的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各种反清团体纷纷建立。在同盟会的队伍里,也出现了很多合肥志士。他们的英勇斗争,为1911年合肥的顺利光复扫清了障碍。    

太平军的必争地

1853年12月12日黎明,太平军西征兵临至庐州城下。

1854年1月14日凌晨,太平军用地雷炸毁城墙,向庐州城发起攻击。把守拱辰门一带的徐怀义的庐州勇与周恩的霍邱勇,在太平军的感召下,将长绳系于城垛垂至城外,接太平军入城,并绕城高呼:“贼至矣,贼至矣。”清军举起了白旗。

太平军攻克庐州,使天京有了北部屏障,北伐军有了后援基地。可 1855年11月10日,清军联络城内奸细攻陷庐州。

1856年9月,太平天国发生天京内讧,清军乘机反扑,太平军将领李秀成、陈玉成等在安徽枞阳县举行军事会议,决定以攻打庐州和解除天京围困为突破口。1858年8月23日,再次攻克庐州。至11月18日,在三河大战中,太平军全歼湘军6000多人,曾国藩的胞弟曾国华以及文武官员400多人均被击毙,保卫了安徽根据地,又扭转了天京内讧后的危局,是太平天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虽说太平军最后被清政府镇压,却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其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取得胜利,也奠定了一些基础。

成为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

男耕女织、自筹衣食,鸦片战争以前,合肥就是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形式。当帝国主义势力开始侵入中国时,由于合肥地处华东内陆腹地,洋货的输入较少,自然经济结构并没有显著的变化。同时合肥又是太平军与清军斗争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合肥地区人口锐减,田地荒芜,甚至“有百里无人烟者”,庐州府城极度萧条。

1877年,根据中英《烟台条约》,芜湖正式开埠,外国“冒险家”、商人纷至沓来。他们在芜湖设立各种商行,雇佣买办在安徽各地收购农副产品,又把各种洋货倾销到各地,仅合肥城内和丰乐河两处就设有收购庄20多处。当时,合肥向外输出的主要是农副产品,而输入的主要是纱、煤油、火柴等洋货,表明合肥已成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

可是,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促使合肥向近代社会的转变。1893年,合肥设立庐州电报局。1894年,李鸿章家族在合肥设立“李栈”,筹办招商局,经营合肥至芜湖的小轮船运输业务。1896年,外国传教士进入合肥,建立教堂、医院、学校。1901年,合肥开设“庐州邮务局”,属大清邮政管辖。1902年,合肥开始兴办新式教育,李鸿章嗣子李经方在庐阳书院旧址创办庐州中学堂。

纷纷组建反清革命团体

当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时,合肥地区一些进步人士和具有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也不甘落 后,他们积极响应“革命排满”,进行反清革命宣传,参与反清革命团体。

在这一阶段,有1901年,合肥人吴旸谷创立了安徽早期的革命组织“自强会”(又名强国会)。1905年春,吴旸谷东渡日本求学,当年夏他协助孙中山筹组中国同盟会,年底,吴旸谷衔命回国,在合肥组建同盟会安徽分会,对外号称“江淮别部”, 参加的有胡渭清、张践初、李诚安、沈斌、殷季樵、殷羲樵、龚石云、龚嘘云、杨完贞、张仰民、刘焕文、黄健六、黄梅村、许世钦、范质夫等人。其后,又建立了同盟会的外围组织“合肥学会”。

1908年,王亚樵、许习庸、王庆廷、王海卿、葛德三等在合肥东乡组织“正气学社”,秘密进行反清活动。在广州工作的合肥籍革命党人,又组织“暑期学术研究所”,负责联络各地有志于革命的青年学生。此研究所与合肥学会,是当时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在合肥地区策划革命的两股主要力量。

以学堂作掩护

离清朝废除科举还有7个月时,“合肥县官立城西两等小学堂”在1905年2月成立了。校址在府学前街,就是现在的三孝口一带,这是合肥最早建起的官办小学之一。城西两等小学堂的学制原定为九年,初等五年,高等四年,当时的课程除了修身、读经讲经、国文、历史、格致外,还有舆地、算术、体操、图画等。

1907年秋,吴旸谷在参与徐锡麟安庆兵变失利后,转回合肥。需要有一个公开的职业作为掩护,所以他应聘就任城西两等小学堂堂长三年。在主持学堂工作期间,他除了组织教学,管理行政,还亲自教学生们唱革命歌曲。此外,他还把地下发展的几位同盟会员聘为教师,向学生们灌输革命思想。后来,由于吴旸谷在合肥的行动逐渐引起府、县官员的注意,将其列入“危险人物”,准备拘捕。闻讯,吴旸谷只好离开了合肥,前往上海。

王亚樵的革命之心

早在1908年,王亚樵就与合肥青年学生许习庸、王庆连、王海卿、葛杰成等人取得联系,正式成立了“正气学社”。许习庸为社长,王亚樵为副社长,密谋推翻满清政府的压迫统治。有了组织之后,王亚樵开始走出北乡,去各地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王亚樵结识了著名革命党人吴旸谷、柏文蔚、常恒芳、张树侯等。在与革命党人的交往过程中,王亚樵开始逐渐了解了三民主义,了解了孙中山的革命理论。通过与外界的接触,他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出于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拜与敬佩,19岁的王亚樵经吴春阳介绍,加入了同盟会。

可以说,在辛亥革命之前,合肥的革命党人,已经在暗中发展培养自己的力量,一切静待风暴来临那一天。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