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广东实验中学举办该校第一届青年礼——初二全体同学在操场上给父母下跪,并从父母手里接过了父母写给自己的家书。校长表示,青年礼源于一位普通学生的建议。老师和家长委员会认为,跪是中国的最高礼节,通过这种形式最容易让学生留下最深刻的人生印象。(本报今日14版报道)
一封家书,几多期盼。在“五·四”青年节之际,学校以“家书”的形式,让学生感恩父母,感受成长,本是很不错的创意。可如果在“家书”之外,非附加上“下跪”这一形式,不仅是画蛇添足,简直是岂有此“礼”了。
不错,“跪”在传统观念中,代表最高礼节。但同时,也难脱封建礼教的痕迹。如果学生在下跪问题上,是发自内心,一片真诚,那自然无可厚非。可如果是校方大张旗鼓组织,大造声势宣传,那此中之诚意,肯定让人怀疑;其最终教育效果,难免大打折扣。
尤为重要的,这选在“五·四”之际的青年礼,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期,是其走向成人的前奏。这就要求在“家书”告诫,谆谆教诲之余,更能从行动上体现感恩,践行自信,感受自强。显然,一个看似非常热闹的集体“下跪”,难以承载这其中的内涵,相反,在引导孩子走向自强、自立、自尊、自信上,更易留下“不健康”的影子,打上“太封建”的印迹。到头来,如果处理不好,拿捏不当,往往事与愿违。
其实,教育孩子感恩,教会学生自立,可供选择的方式很多,比如给父母洗一次脚、捶一次背、做一顿饭、梳一回头、来一个拥抱……细节体现真情,寻常见证力量。可如此“下跪”,除让人感觉到形式与做作、炒作与噱头,难觅其中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