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的岷江水被古老的都江堰一分为二,江岸上的二王庙像一个忠实的守护者,千年如一日地注视着岷江和古堰,二王庙早已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民众心中的一个图腾。但是,三年前的那场惊世浩劫,却让二王庙遭遇灭顶之灾……
4月21日,记者刚赶到都江堰市,恰逢该市一大盛事——因5·12地震受损的二王庙,离开公众视线三年后,重新向公众开放。
修复:重塑精神图腾
二王庙古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是为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而修建的,具有2300多年的历史。二王庙初建于南北朝,现存建筑系清代重建。庙内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关于治水的格言,被称为治水三字经。后殿右侧有画家张大千、徐悲鸿等人的碑刻。园中植满各种名贵花木,古木参天,林荫蔽日,是四川的游览观光胜地。
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中,二王庙损毁严重,庙门残缺不全,地上四处是残砖断瓦,建筑群内的多个大殿坍塌。一度是俯瞰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最佳观景点的秦燕楼,更是只留几堵残垣断壁。
因此,它的修复和重建,成为四川在震后恢复重建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文化重建工程。“二王庙”是都江堰水文化的精神家园,是巴蜀文化的精神寄托所在。
稳固:可抗8级地震
层层楼台起伏有序,青石阶梯沿山而伸,循着庙门朝山上看,庙内红砖青瓦的幽美境界呈现在记者眼前。坐落在葱郁古木中的二王庙从外体上看去,已经难觅一丝被震过的痕迹。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原汁原味地再现震前二王庙建筑群,整个维修保护工程按照原位置、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的方法加以修复,用了70%的原构件,所有构件,无论新做还是修复,都经过了做旧处理。
在建筑的隐蔽部位,还加入了成熟的抗震技术,增强了文物建筑的抗震性能,重新修复的二王庙至少可以抗八级地震。
记者手记
幸福,失而复得
四川,一个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地方,在治愈大地震带来伤痛的同时,正迈开红红火火的脚步,用睿智和远见,让每一个在这里的人共享着幸福。
都江堰市,就是这样一个缩影。2011年4月下旬,当记者来到这座城市时,很难把这里和“地震灾区”一词联系在一起,如果不是随处可见诸如“重建美好家园”类的标语,很难相信3年前的这里曾经满目疮痍。整洁优雅的市容市貌、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古色古香的特色建筑、美轮美奂的夜景灯光,一切景象都美得让人心醉。
这个城市的人们依然那么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大街小巷里,车辆、行人川流不息;商场里的促销音乐,街头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傍晚时分,炊烟袅袅,人们围坐在一起尽情享受着地道的川味美食。茶馆的生意依旧火爆,人们的笑容依旧灿烂……
幸福,失而复得。凤凰涅槃,“幸福”重生。
在都江堰市,每个人都懂得幸福。仅仅离5·12汶川地震刚刚过去1年多,“200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典礼在西安举行。首届最具幸福感的10座县级市中,都江堰市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