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庸先治臃
“硬币发工资”:又见懒政
惊人的公务员津补贴
“调戏”女记者 白方与小混混何异?
下一篇4 2011年5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治庸先治臃

梁久朝
 

报载,近期山西、湖北、湖南、新疆等省(区)纷纷掀起“治庸”风暴,矛头直指党政机关的“庸、懒、散”现象。山西省已经处理了涉庸官员421人。湖北省武汉市最近派出3个暗访组,暗访了3区14个单位,十几天下来已有71人被通报批评、责令检查、诫勉谈话,1人被辞退,2人被停职。

“治庸”对改进干部作风,提高机关办事效率,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是,采取短暂的“风暴”形式,摆出杀气腾腾的高压姿态进行个案查处,能否比较彻底地治好“庸症”,则令人质疑。

干部队伍中的“庸、懒、散”现象由来已久,积习颇深,范围颇广。在计划经济年代,流行所谓“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民谣。改革开放以来,此风似乎有增无减,“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是对时下庸官生存法则的概括。不过这些都是表症。“治庸”不能只治标不治本,否则你今天来一场“治庸”风暴,他似乎收敛了些,风暴过后却又旧病复发,甚至越发严重。

庸病的根子在哪里?原因有个人方面的,有环境方面的,有体制方面的。其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机关就那么点事,却养着那么多人。无论古今中外,这种情况都会催生“庸、懒、散”现象。正应了那句“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俗语。试想,如果机关里每一个人肩上都有较重的担子,没有空闲的位子,加上严格考评,他能懒散得了吗?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中央多次推动机构改革,从上到下撤并了不少机构,裁减了不少人头。但是每次裁撤之后,变相的机构又纷纷冒了出来,机关人头更加倍疯狂猛增。有的单位因人设岗,领导班子副职足够一桌。有些机构的职能重叠交叉,有利抢着上,有过推个光。《半月谈》2010年第18期刊文称,我国公务员人数每年递增约20%。2011年3月2日,全国政协11届4次会议大会发言人赵启正说,我国公务员总数已接近1000万人。另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按公务员与GDP比例,中国公务员“超标”近20倍。

可以说,我国臃肿的机构和庞杂的公务员队伍,正是产生“庸症”的温床。温床不除,疾之焉灭?因此,欲治庸,先治臃。只有先下真功夫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厉行严格、科学的考评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治好官场“庸病”。

(作者为省城某报原总编辑)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