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此前本·拉登已经“死去”了数次,只不过事后被证明是“乌龙球”而已,但其背后满载的,却是美国人对拉登的刻骨仇恨。
更为严峻的是,拉登还渐渐地成为成为一种象征,一个“符号”。从战略上看,与一个“符号”作战,也着实不如与一个有“实际行动”的人交锋来得痛快,也更有效率。
拉登看上去也很得意他的“符号”功能,这些年来,大多数恐怖活动都交由助手们策划和实施,而他需要做的,只是保持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这只一直没掉下来的“靴子”,很是让美国人头疼,也让反恐官员们睡不好觉。美国国会竟然会为了悬赏捉拿一个人而专门通过了议案,而且赏金高达5000万美元!
事实上,追捕拉登的支出早已超过5000万美元。数年间,美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军队派出了超过10万兵力在前线搜捕本·拉登,动用了大量高科技设备,耗费了大量金钱。
可结果呢?用美联社的话说:“历史上最大张旗鼓的一场搜捕行动却交了一张白卷。”
这也给了奥巴马机会。
还是在总统竞选时,奥巴马就将阿富汗战争和打击“基地”组织作为了“卖点”。事实证明,奥巴马的战略转移至少在除掉拉登方面起到了效果。
但反恐斗争却没有终结。对巴基斯坦来说,由于此番被美方宣扬为“巴基斯坦方面提供了情报并一同参与了行动”,这就意味着,拉登的助手和信徒们,将会把复仇之火引向巴基斯坦,毕竟,袭击美国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美国本土也不敢大意,因为有比拉登更具威胁的“接班人”早已对美国虎视眈眈,并很可能会在“9·11”十周年之际采取行动。
拉登“让位”可以说是2011年的新鲜事。对于这次的“人事变动”,NCTC的说法是,他的继任者擅长在美国本土招募恐怖分子,还会讲英语,可以与当地人直接沟通,善于利用网络为自己的观点进行宣传。这对美国人来说,要比已逐渐演变成“符号”的拉登更加可怕。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1月,本·拉登还曾在一份录音中要求法国从阿富汗撤军,以换取人质获释,否则将“无论在法国国内还是国外,对法国目标发动攻击”。此后,法国情报机构备忘录指称,超过100名欧洲人正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地区接受“基地”培训。这种培训欧洲人进行“本土化”恐怖袭击的做法,也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也就是说,拉登虽然毙命了,但美国乃至全世界与恐怖主义斗争的难度却没有因此而降低,更大的考验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