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师姑墩遗址入围“决赛”
文化体制改革 百姓尽享成果
图片新闻
省直招聘开始“打证”
20张免费门票邀您共赏公益晚会
城乡低保对象每月多领10多元
下一篇4 2011年5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铜陵师姑墩遗址入围“决赛”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大名单”中暂排名16位
记者 俞宝强
 

星报讯 4月2日,本报报道了铜陵师姑墩夏商-春秋时期铸铜遗址考古发掘经过遴选,进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56“大名单”,作为候选发掘项目参加初评。昨日,记者获悉,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已揭晓,25项重要发现入围2010年度终评名单,按得票数量排序,师姑墩遗址排名16位,比“海选”时提高3个名次。

据了解,这25个项目涵盖了14省区,遗址时代和地域分布依然不均衡,商周时期和秦汉时期的成果异常突出。入围项目的文化类型更为丰满,其文化内涵包括了史前聚落、城址、王都、贵族墓地、佛寺遗址、窑址、铸铜遗址、水下沉船遗址、少数民族遗产等各个时代的多个遗址类型,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考古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以及与现阶段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契合。

2009年6月,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铜陵市、县文管部门在钟鸣镇长龙村鲇鱼山下发现一处古代冶铜、铸铜遗址。2010年3月,因宁安铁路和合福铁路建设穿过鲇鱼山,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担任领队的铜陵师姑墩遗址考古队成立,开展了为时5个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近1300平方米,发现商周时期房址2座、灰坑10个、沟7条、水井1眼,另有大量柱洞和少量木头、石头堆积。出土陶、石、铜类小件文物250余件,另有较多的铜渣和炉壁残块。

师姑墩夏商-春秋时期铸铜遗址考古发掘,填补了皖江中下游无夏商时期文化遗存的空白,首次确立了皖江沿岸和皖南地区较完整的夏商-春秋时期的年代框架。特别是青铜冶铸遗存的发现,首次明确证明了皖南铜矿的开发早在商代已经盛行,对研究商周时期青铜生产提供了丰富材料。

据悉,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评选会将于6月初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前夕在北京召开。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