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点阳光就灿烂
2011年4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给点阳光就灿烂
合肥文化体制改革剑指软肋,纵深推进
记者 孙婷 刘甜甜
合肥大剧院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即将在合肥召开,这是近年来安徽服务筹备召开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全国宣传文化工作会议。而合肥市的文化体制改革经验受到全国瞩目,改革利剑直指体制弊端,要加大马力纵深推进,使全市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以点连线,从文化软肋入手

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从旧的体制机制中实现“突围”,只有理顺文化管理体制,才能化弊端为亮点。

合肥文化体制改革之剑直指体制软肋。2007年6月,合肥市合并了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和广播电视局,成立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统一履行原文化局、新闻出版(版权)局、广播电视局的职能,基本实现了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2007年底,合肥有线电视台推行“网台分离”,与中信国安公司合资成立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公司,实现了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成功融合。2008年底合肥市完成了10家电影文化企业改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全部转企改制,培育了一批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2009年,合肥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取得关键性突破,达到115.62亿元,跨入文化产业“百亿俱乐部”城市行列……以文化单位单个“点”的变化,连成文化产业的线型改革。

文化惠民,培育文化大产业

合肥市体育中心、广电中心、大剧院等基础文化建设,左岸、万达、M-box、赖少其美术馆、1978艺术馆等一批高端文化载体,“社区书屋”、“农家书屋”举措以及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更多的文化建设甚至被称为合肥市的文化名片,让文化走进百姓生活不再是一句空谈,而是实实在在落到了实处。

另外,6个省级以上文化(动漫)产业园区的建立,知名动漫企业的入驻,《黑脸大包公》等一批原创动漫作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让合肥市初步形成了动漫产业集群。2010年动漫产业总产值超过5亿元,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连续5年超过30%,使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基层文化,给点阳光就灿烂

“改革之前,合肥市的电影院门票收入一年只有100多万元,现在变成了接近4000万元,面向最普通观众的这些文化设施,重新迸发了活力。”合肥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守祝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有感而发,“以前,电影院职工的年收入只有几千块钱,那可真是‘捧着金饭碗喝稀饭’;现在,一个电影院的工作人员,年薪七八万,甚至上十万的屡见不鲜。这不仅仅是收入提高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文化体制改革给多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而在谈到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时,胡守祝认为,带有“草根精神”的基层文化,因为贴近百姓生活而越来越凸显其生命力。“每逢傍晚时分,合肥市的各大广场随处可见跳舞、扭秧歌、舞剑的普通百姓,这种自发形成的文化生活,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给点阳光就灿烂,就算不给阳光,照样很灿烂。”他也希望,今后各级政府在扶持基层文化上能够有更大作为,“文化发展必然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既然有经济实力这个‘太阳’,当然也要把‘阳光’普照到草根文化上。”

纵深推进,建设滨湖现代城

2010年,合肥就制定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首先是推进院团转企改制。其次,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管理运行机制,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积极探索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纵深推进,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提升合肥发展精气神。

今后五年,是合肥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努力迈向区域性大城市的关键阶段,也是新一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黄金机遇期。合肥市将在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下,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将城市打造成一片文化的热土,一个富有魅力的现代城市。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