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练“武功”,外塑形象,文化体制改革在安徽绽放芬芳。4月26日,新华社推出《聚焦安徽文化体制改革“安徽现象”》专栏,以《文化“皖军”屡创文化体制改革多项第一》、《从30亿到300亿:安徽省属文化企业资产5年扩大10倍 》、《安徽设立基金探路“文化风险投资”》、《安徽设立基金探路“文化风险投资”》四篇文章, 浓墨重彩地介绍了安徽文化体制取得的丰硕成果。屡创多项第一的文化“皖军”正集群起航。
文化“皖军”的多项第一
安徽不是首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却通过自主试点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短短几年之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造出了引领全国的数项“第一”。
在《文化“皖军”屡创文化体制改革多项第一》文章中,详细介绍了“第一”。如成立于2005年的安徽出版集团是全国第一家集团组建同时完成整体转企改制的企业。2008年重组科大创新,成立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第一家真正的主业整体上市企业。同年,该集团输出版权项目286种,居全国第一。其在俄罗斯兴建的新时代印刷公司是全国唯一“走出去”发展的印刷企业;集团旗下华文国际贸易公司组建5年来,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突破90亿元、利润1.2亿元,是大陆地区最大的文化进出口企业。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在2007年中国企业500强评比中,集团资产利润率居全国文化企业之首,该集团还是全国第一家通过产权挂牌交易、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股份制改造的文化企业,也是全国发行业第一个在主板整体首发上市企业,并被列入“沪深300”指数样本股……
省属文化企业资产华丽转变
5年前,安徽出版集团作为一家新组建的出版集团还是全国众多出版巨头中的新秀。5年后,按目前集团持有的各类股权市值计算,安徽出版集团总资产已过118亿元,净资产90亿元,等于再造5个出版集团。安徽出版集团只是安徽省属文化企业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
对于文化“皖军”这样的成绩,《从30亿到300亿:安徽省属文化企业资产5年扩大10倍》文章中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关注。
五年来,安徽省属文化企业通过组建集团、上市融资、银企对接等改革措施实现规模化效益,资产规模呈现井喷式增长,由五年前不足30亿元增长到300多亿元。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探索宣传与经营“两分开”,引进外资组建新安传媒公司。到2010年底,集团资产总额达到17亿元,净资产总额达到8亿元,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7亿元,利润总额1.06亿元。
此外,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省歌舞剧院、省杂技团、省话剧院等省直演艺院团和安徽大剧院等单位基础上整合组建的安徽演艺集团经过一年多的运营,也开始发挥经济和社会效应。
设立基金探路“文化风险投资”
作为全国广电系统和安徽创立的首只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科·安广股权投资基金在创立近半年后,已经正式对安徽华文国际有限公司项目进行了投资。
《安徽设立基金探路“文化风险投资”》关注了“文化风险投资基金”的先行者中科·安广股权投资基金成立及运作情况。
中科·安广股权投资基金是由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和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于2010年12月16日正式创立。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平等互利”的原则,依托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项目优势,借助中科招商资源创立股权投资基金平台,总规模为50亿元,首期募集资金10亿元,重点投向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及省内其他文化产业优质项目,共同推动安徽文化企业和广电传媒产业的发展。
据悉,除了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之外,安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还坚持把扩大有效投入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推动文化投融资体系的建立和创新。不仅首开国内文化产业以省为单位赴港招商先河,还与中国农行、国家开发行、中国建行等国家级金融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获得授信560亿元。并成立了文化产权交易所和版权交易中心。
亮点措施频出不凡
“早改、快改、真改,改得好,改出了生机,改出了活力,改出了成效。”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督察组这样评价安徽的文化体制改革。作为一个中部农业大省,在没有区位、政策、资本等明显优势情况下,却在文化发展上屡屡取得瞩目的成就,“安徽现象”的背后是突破性的战略部署和得力措施。
《新闻背景:解读推动安徽文化体制改革的亮点措施》文章中对安徽文化体制改革的亮点措施作出了深度解读。“政府主导、自主推进”是安徽文化体制改革的鲜明特色。2003年,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安徽并未入选,但安徽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自主试点”,把文化发展纳入“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文化产业被列入安徽省重点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
文化体制改革涉及面广、系统性强,仅靠相关部门和文化企业是难以推进的。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安徽以改革的精神打破常规,采取了“特事特办”的方式,对重大改革方案先签发、后备案。安徽省委省政府屡屡在关键时刻坚决推动,打破条块分割,进行资源整合,平衡各方利益,破解了瓶颈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