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有望年内实现申领驾照时进行器官捐献意愿登记。届时,居民在申领驾照时将对万一遇到车祸等意外情况死亡后,是否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以及捐献何种器官作出选择。(4月25日《重庆晚报》)
在一些发达国家,领驾照签署器官捐献,早已形成了制度化安排。例如在美国,驾照通常就是器官捐献卡:驾照的正面是开车人的姓名、性别、身高、出生日期以及住址等信息;背面则是一份器官捐献同意书,大意为如果发生死亡,本人将捐出遗体(器官)。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但由于一直没有制度化安排,这些交通事故中的人体器官很难被使用。
但“领驾照捐器官”的制度与国际接轨能否可行,尚需厘清几方面问题:
其一,如何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是中国的传统观念。此外,不少人对器官移植十分敏感,在领驾照时要其签器官移植,会被认为是晦气之举。还有一种情况是,即便本人同意签署器官移植,但其家人并不同意,类似扯皮的事情时有发生。观念不是一天就能扭转的,如果没有整体的制度改良,人的观念很难改变。
其二,如何让捐赠者放心?不少网友由捐赠器官联系到献血:人们免费献血,但医院却对患者收取高额费用,因此很多人担心,医院最终会成为器官捐献的最大获利方。医疗部门也许会给捐赠者一定的经济补偿及精神鼓励,但无法令人释然。
其三,如何激励捐赠者?据报道,美国国会曾立法,为登记器官捐献的志愿者减轻个人所得税,此举使器官捐献的观念深入人心。有学者建议,给器官捐献者一定优惠政策,如驾驶证办证、换证绿色通道,或免费换发证等;还有人建议,通过财政补助、社会捐赠以及受益方定向捐赠等方式,筹集一笔基金,给予器官捐献者一点道义上的安慰。同时,为了表彰这些捐献者的高尚行为,还可以筹建一个纪念碑,以缅怀他们。或者,捐赠者家属可优先移植器官。诸如此类皆可一试。
领驾照捐器官,是个好东西,但不能拍脑袋,必须辅之制度化跟进,否则必然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无法赢得民众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