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区和大量工业排污口集中的下游,河水散发着异味,岸边还发现零星漂着的死鱼;在某段河道排污口处的另一侧水面,悬浮着许多废弃农药瓶,那一处的河水已经明显变成了暗红色,这是4月23日14:56,记者跟随环保组织在合肥南淝河清Ⅰ、清Ⅱ 冲泵站附近的河道看到的现状。而经测定,距此排污口下游20m处取样的河水pH值,明显高于其他河段。
农药瓶乱扔 死鱼漂浮水面
发现这一情况,是所有参加这次南淝河水行活动的人员没想到的。安徽绿满江淮环境发展中心运营总监张军告诉记者:“为了让人们对南淝河水质状况有更直观、全面的了解,引起人们对南淝河的关注,倡导人们防治水污染,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南淝河保护中来,我们组织了这次水行活动。”他们特意选取了南淝河西二环至铁路桥段(全程约4.45公里)的河段,邀请了安徽生态工程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以及安徽建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志愿者们,一起参加这次的徒步水质调查。
当日14:00,所有的参与者,准时在南淝河靠近二环路一侧的荒草林集合。而此行的目的,就是在原来有大量废水(污水)排入南淝河示范段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选择六个具有代表性的河段(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进行水质监测。
“造成鱼死亡的罪魁祸首很大可能就是这些农药瓶里的残留农药。因为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的长期流入,近些年来南淝河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再加上近日气温升高,水中溶氧量下降,鱼儿缺氧很容易死亡。水温升高,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水体底泥富集的毒性较大的一些污染物质的释放,这对鱼儿也很不利。”来自安徽生态工程技术中心、同时也是合工大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三的倪进娟告诉记者。
或是偶然事件 保护仍需加强
“这里是北纬31度52分,东京117度13分”,“水的温度是24.1℃”……14:05,在荒草林附近的水华河段,安徽生态工程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已经开始了水质监测取样工作,并现场测定GPS定位、水温等参数。在取完样品后,他们将立即带回实验室进行其他水质参数的监测,比如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等。
在河里发现了死鱼和大量农药瓶,为此,技术人员特意在附近河段增加了一个水质取样点。“这很可能是一次偶然的事件,因为从河水的颜色来看,肯定是最近的农药残留。”倪进娟说。
总体来看,南淝河西二环至铁路桥段的河道水污染,两头轻、中间严重,在做完全部水质取样和监测工作之后,倪进娟说:“虽然南淝河外源污染的排放已有所控制,但是近三十年的污染带来的变化,已不是仅仅控制外源污染就能消除的。”
(图片由安徽绿满江淮环境发展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