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下决心定都北平的真相
2011年4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毛泽东下决心定都北平的真相

老北京
 

将新中国的首都设在北京,这里有着众多的理由和依据。

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回忆录记载,1948年3月下旬,毛泽东率领党中央机关东渡黄河,进入晋绥解放区时,就已经开始考虑建国和定都的问题了。在毛泽东组织平津战役中,解放军对北平“围而不打”,最终使千年古都北平得以和平解放,其中便有定都北平的考虑。

最先选定的是哈尔滨

中共中央最早选定的新中国首都既不是虎踞龙盘的金陵南京,也不是古都北京,更不是西北黄土高原的西都长安,而是具有“东方的莫斯科”之称的哈尔滨。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一举解放了哈尔滨,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长达14年的侵占,哈尔滨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而且它一直是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所在地,是我国东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毛泽东非常喜欢欣赏中国地图,在他心目中,中国如同一只雄鸡,而黑龙江犹如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哈尔滨市就是这“天鹅项下的珍珠”。考虑到哈尔滨是当时全国最安全的大城市,与苏联最近,便于取得苏联的支援和帮助,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特地批准其为“特别市”,准备在这里宣布建立新中国。

而就在这时,东北战局发生了剧变,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疯狂地向东北增兵,抢占了交通要道。面对此种情况,毛泽东果断决定,党中央不再迁往东北。

聂荣臻的建议受认同

而此时,参与指挥平津战役的聂荣臻也在反复思考着能否争取和平解放北平这一问题。他之所以这样想,一是为了让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免遭战火毁坏,二是他在西柏坡与毛泽东的接触中意识到了将来有可能会定都北平,应最大限度减小其损失。

事关重大,聂荣臻向中央军委做了汇报,再次明确建议:攻下天津,迫使傅作义就范,争取北平不战而解决。毛泽东同意了聂荣臻的看法,指出:“今后,我军作战主要是夺取大城市。能和平解决的尽量和平解决。北平最好不打!中国人民为解放事业流的血实在是太多了!”聂荣臻的战略眼光得到了毛泽东的认同。

1949年1月14日,天津战役打响了,海河两岸瞬间就笼罩在了浓烈的炮火硝烟之中。经过29小时的激战,我军一举攻占天津。坐镇北平的傅作义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被迫同意和平解决。我军攻下天津的第二天,傅作义便派代表与聂荣臻等人再次会谈。双方达成了北平和平解决的初步协议,终于使北平完整无损地回到了人民手里,创造了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北平方式”。北平的和平解决为新中国定都北京提供了有利条件。

王稼祥的远见卓识使毛泽东下决心

1949年1月,王稼祥赴西柏坡参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并去看望了毛泽东。交谈中,毛泽东说:“我们很快要取得全国的胜利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在何处?”

“依我看,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从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这是一个很大缺陷,我们定都最好不选在南京。”王稼祥接着说:“再看西安,它的缺陷是太偏西,现在中国的疆域不是秦汉隋唐时代了,那时长城就是边境线,现在长城横卧于中国的腹地。因此西安在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心的特点。”

毛泽东一笑相应地问道:“那么,哪里可以定都呢?”王稼祥沉稳地说:“我认为我国首都最理想的地点应选在北平。北平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同时,它又邻近苏联和蒙古,无战争之忧,虽然离海较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从战略上看也比较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至于立即使京师震动。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的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于接受。考虑到这些有利条件,我认为首都应定在北平。”

毛泽东听了如此痛快淋漓的意见后甚感欣慰,连声称:“有道理,有道理。”3月中旬,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从西柏坡迁往北平。

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新中国的首都设在北平,并正式将北平改为北京。

据《福建党史月刊》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