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30起床,晚上10:30睡觉,这是一个高中女孩的作息时间。在这17个小时里,她不仅要穿越大半个城市去上学、完成十几门课程作业,还要照顾瘫痪爸爸的起居。“有时候真的觉得特别累,可一想到爸爸,我又觉得这些辛苦没什么!”16岁的合肥女孩方文玲短短数语概括了如此“紧凑”的生活。
一天的生活主题: “奔忙的17个小时”
每天早上5:30起床是小方不变的作息习惯。她将电饭锅插上电熬粥,然后开始洗漱,整理房间。等一切打理好,她将熬好的粥和一大杯开水放到爸爸的床前,然后草草地吃好早饭,背起书包去上学。
早上6点,她准时站在公交车站,乘车前往远在城市东北角的五中上学。
中午放学后,她来到学校旁边的小吃店,吃上5元钱的麻辣烫,然后迅速赶回教室,趁着午休写作业。
下午放学后,当别的同学还在往家晃时,小方已经踏上漫漫回家路。“一般7、8点才能到家。”而家中等待她的永远只有瘫痪的爸爸和厨房里的冰锅冷灶。而当她忙完一切,躺在床上时,已是晚上10:30。此时,她已整整忙碌了17个小时。
一个痛苦的抉择:“送爸爸去敬老院”
今年年初二夜里12点,熟睡的小方听到父亲细微的呼唤声,她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一路小跑到厕所。她看到,爸爸摔倒在地上,表情痛苦,“我当时想打120,可爸爸说时间太晚了,第二天再说。”
第二天中午,小方的爸爸住院了,医生告诉她,她爸爸中风了,并留下偏瘫的后遗症。从那时起,柔弱的小方开始照顾爸爸。从不会做家务,到会做饭洗衣服……短短两个多月,她完成了从孩子到“小大人”的成长过程。
由于小方白天要上学,爸爸每天只能一个人在家,小方说,她每天在学校,最担心的事就是爸爸一个人在家没有人照顾。
“我想送爸爸去敬老院!”说完这句话,小方紧咬着嘴唇,低下了头,对于这个抉择,小方心里特别“愧疚”。对于女儿的抉择,小方的爸爸有一个顾虑,那就是“费用”问题。“我们俩每个月只有560元的低保金,而住敬老院需要一大笔费用呢!”
一种暖暖的情意:征集志愿者照顾方爸爸
针对小方家的情况,小方所在的滨湖惠园社区社居委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滨湖新区并没有敬老院和老年公寓,所以方爸爸面临着“无处可去”的尴尬局面。“本周,我们将在社区张贴‘征集令’,面向所有社区居民征集志愿者,照顾方爸爸。”
读者朋友们,如果你想为小方减轻负担,帮忙照顾方爸爸,或者有敬老院、老年公寓愿意无偿接收方爸爸,请拨打本报热线0551-26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