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4月18日《京华时报》)
诚信和道德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按常理说,社会越文明进步,道德无疑也将越丰富美好。然而,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下,诚信缺失和道德滑坡却成为一大社会隐忧。从诚信和道德依赖于社会而存在的角度来分析,诚信和道德问题,其根源显然在于社会总体发展与变化中存在着问题。
首先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略了道德文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总体发展观念。然而,长期以来的实践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均把重点放在了经济建设或者物质文明的追求上,而忽略了精神文明、道德思想的建设。一重一轻的发展理念促使下,拜金主义、名利主义思想抬头,反过来又加重了诚信和道德的滑坡。细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还是“染色馒头”,其中均含有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企业一心盯着利益的因素。
其次是作为最低道德的法律建设缓慢甚至缺失。道德并不是凭空里来的,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公认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标准。道德和诚信思想,需要人们主观意愿的提高,但更需要法律以及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不断培养和引导。法律缺失,特别是面对失信、失德行为,法律惩罚不能及时跟上,给人们造成了不讲诚信和道德,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并没有什么代价的印象,久之,诚信和道德标准即会有所降低。
其三是社会公平体系不完善。一方面是体制不完善所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平。“干少挣多,干多挣少”,贫富不均、两极分化,富人不仁、政策法规又不能及时投身社会保障和福利等以求保证穷人权益。另一方面,执政价值观念扭曲,权钱勾结、官商一气,贪污腐化、纸醉金迷,致使民生多艰、生活困难。于是官、富、商因为利益而丢弃诚信与道德,普通老百姓则因为屡受不公而不敢讲诚信和道德。社会充满了“君子犯义、小人逐利”的味道。
不过,话说回来,从“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千夫所指的现实来看,不难发现,我们的主流社会价值观念还是积极而美好的。有了这一重树诚信与重塑道德的根本,我们再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法律建设和社会公平完善方面多加努力,阻止诚信缺失和道德滑坡,无疑还是可望与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