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妈妈捂着胸口倒在阳台,豆大的汗珠往下滚落。十堰市一位9岁小学生钟晓很快意识到,妈妈可能是患了心脏病。情急之下,他第一次尝试采用心肺复苏技术施救。几分钟后,妈妈在孩子的大声呼唤中缓过气来。随后,孩子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楚天都市报》15日报道)
钟晓的妈妈说,十堰市星星急救科普小分队去年在钟晓所在学校举办过急救知识培训。
母亲突发心脏病,痛苦不堪,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将面临生命危险。看到这一场景,孩子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地对母亲施救,之后又拨打了急救电话,可谓处惊不变、从容不迫,终于将母亲从鬼门关前夺了回来。人们在欣慰之余,恐怕也有些汗颜,若是我们大人遭遇这样的场景,又有几个人能像孩子那样进行急救呢?很多人恐怕早就慌了神,甚至眼泪汪汪了。孩子并非天才神童,会这些急救常识不是无师自通,而是受到过相关教育,这无疑带来我们很多启迪。
人们生活中时常遇到各类险情,如溺水、车祸、突发疾病等等。很多情况下,遇困或病危者本有机会脱离险境,但因为周围的人完全不懂急救常识而束手无措或采取不正确的施救方法,最终导致当事者情况加重甚至最终不治身亡。
其实,很多国家对各种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都搞得红红火火,不仅各级学校里时常开展这样的活动,社区里也经常进行相关教育,很多人具备相应技能。而在我国,这却是一项薄弱环节,除了医务工作者外,具备基本急救知识的市民如凤毛麟角。
因此,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各级学校可将急救知识的传授当成一项专门的课程来开展,社区、机关、企业也要因地制宜进行相关教育。同时,职能部门可以采取各种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对群众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市民能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这样在关键时刻就能派上大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