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厂粉尘遮天蔽日
2011年4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肥东县石料粉尘污染“死灰复燃”
采石厂粉尘遮天蔽日

孙宏霞 记者 俞宝强 文/图
石料厂堆积的碎石
 

肥东县几个乡镇常年遭受石料厂的粉尘污染,昔日的青山秀水如今“蓬头垢面”。虽然全县42家石料开采企业都依法关闭,但近期一些零散的经营者,时常私挖滥采,到处打游击。针对这一“死灰复燃”的扰民行为,4月14日,记者前往该地进行了采访。

沿途观看:石料厂扬起的粉尘遮天蔽日

14日上午10时,记者驱车前往肥东县店埠镇建设村,该村的熨斗山,就是采石厂的“集聚地”,小小的山头上,建了五六个采石厂。沿途路上,记者看到来来往往运送石子与石灰的卡车络绎不绝,扬起一溜白色粉尘。尤其是快到熨斗山时,一辆辆重型卡车从山里出来,扬起的粉尘几乎覆盖了整个山脉。路面坑坑洼洼,车上的石子也不断地往下落。近看熨斗山,山体被开膛破肚,惨不忍睹。

记者看到,路边的山体和树木的叶面上,都覆盖着厚厚的白色粉尘,厂区的四周,扬起的粉尘遮天蔽日。

现场直击:设备拆除的场子还在“干活”

大概行驶了20分钟,记者“艰难”地来到了熨斗山上,树叶积满灰尘,已看不出翠绿色。在山上,记者看到了几辆运石车,声势浩大地开出,记者找到了一家看似正在“干活”的采石厂。

虽然接近午饭时分,但这家名叫“建设采石厂”的场子,还是不停地在使用大卡车往外运石料。再往里一看,一辆红色重型卡车正在装石头,四五辆大卡车在“待命”,挖掘机、推土机、加油机应有尽有。

不过,记者发现该场子采石设备都已被拆除了,这些石料又从哪里来的呢?为了解开谜团,记者找到了刚刚在工地上吃完午饭的厂长范则国。

“这里都是没有整治关闭之前生产的。现在这些就是以前生产的石料。”范则国介绍说,把没有来得及拉出去的石料拉走造成了偷采的假相。

厂长直言:停止处理剩余石料仍不确定

“矿山石料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矿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并已成为肥东县地质灾害安全隐患,超载石料运输车辆破坏道路情况也越发突出。”范则国告诉记者,作为一位采石厂老板,自己也认识到其破坏环境的严重性,但自己不干,肯定会有别人去干。

“3月底,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就到期了,按照要求,采石厂都要关闭。”范则国向记者介绍,他有两个采石厂,现在都被关闭了,投进去的200万,也只回来了几十万,处于亏本状态,所以要将这些剩余的石料都拉出去卖掉,收点老本回来。

记者在此山头,看见另几家采石厂也都拉电关闭了。但是来来往往的卡车,仍不断地向外输送石料,什么时候才能运完?

对于这些问题,范则国表示,县里虽然下了关闭的死命令,但还没有接到停止处理剩余石料的通知,何时才能运完这些堆积的石料,他们也不知道。

村民反映:采石厂老板不愿处理粉尘污染

建设村的村民们对日益严重的污染实在无法忍受,这些年来从没有停止过反映。

据村民介绍,政府开始整治关闭采石厂,前几个月效果还是很好,但是近期又有采石厂“顶风作案”,偷采现象严重。

“上面大概有5家采石厂,石厂到雨水天,排水沟里会聚积许多污水,然后污水沿沟道往下流。” 村民还反映,记者采访的建设采石厂的老板范则国就是原村支书,许多采石厂都是个体老板承包开采的,由于采石厂的老板没有一家愿意出钱对粉尘污染进行处理,使得周边的环境一天天地恶化,污染严重危害村民健康。

环保局长:尽快将采石厂“赶尽杀绝”

“为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来源,肥东县制定了《肥东县依法淘汰关闭矿山石料企业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县42家石料开采企业进行依法关闭。”据肥东县环保局局长韩军介绍,这42家企业中,目前已有35家矿山石料企业完成登记有效固定资产的拆除工作,并通过验收工作组的验收,还有3家企业正在拆除之中。此外还有一家因为高铁修建问题,由建设方与石料企业进行协商。

“但整治工作并非一帆风顺,还有另外3家企业未能按期完成拆除任务:肥东县西山驿志发石料厂拒不拆除;肥东县西山驿鑫鑫石料厂属联营企业,其中一位合伙人已将部分厂区拆除完毕,但另一合伙人却拒不拆除剩余厂区;肥东县桥集白云石料厂,目前已拆除一半,剩余厂区企业主拒不拆除。”据介绍,韩军表示,这3家企业其实只属于2家所有,目前都处在诉讼阶段,下一步的工作要根据诉讼进程来定。

而对于限期关闭而处理“善后”不限期一事,韩军也表示,将认真对待,尽快将这些挣扎的采石厂“赶尽杀绝”。

记者手记:别让粉尘损害省会形象

采石厂无序开采,破坏环境,损害绿水青山。肥东县政府一下子下令将全县42家采石厂都关闭,其作法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由于利润的驱使,一些人置法规于不顾,采取很多手段企图继续经营。这时,如果政府“服软”,政令虎头蛇尾,那么,一方面损害的则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城市上空粉尘飞扬,损害的则是省会的形象。

好在肥东县政府部门对乡镇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矿山所在村组层层签订管护责任状,将责任落实到人。

是否有效,我们拭目以待。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