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城马鞍山市有一个“地质矿产标本陈列馆”,至今已近20年,馆内收藏有1200件地质标本。2006年,标本陈列馆被命名为该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标本陈列馆是由一个人发起的,几乎所有工作也是由他一个人义务承担的。这个人就是马鞍山市矿山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李永徽。
今年72岁的李永徽已入古稀,能否给这一稀世标本馆寻找到一个好的归宿和未来的主人,成了他难以释怀的心病。
一个人的标本陈列馆
4月8日,记者慕名来到马鞍山市矿山研究院,见到了李永徽老人。对记者的来访,老人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带领记者前去参观他的“地质矿产标本陈列馆”。
标本陈列馆设在矿院一座老科研楼的底层,一个十多平方米的房间是主展室。从主展室出来,环绕一楼宽大的门厅和长长的走廊,靠墙陈列了几十个高高低低的展柜。展柜里分层、井然有序地摆满了标本。标签做得很细致,印着标本的名称、年代、产地、捐赠者姓名。
李永徽老人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从事地质工作36年。他介绍说,1991年初,他觉得有必要为矿山建设收集资料,建立标样库。20年来,陆续征集到1200多件标本,其中有一些标本十分珍贵、稀有。馆藏标本有多个类别:非金属矿产、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贵金属矿产等等。国外矿产标本来自加拿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多国,甚至还有人迹罕至的南极。
李永徽老人所在单位是一个靠科研生存的企业,他这样做没有一点收益,除了友人捐赠部分标本之外,很多的花销都是他的工资内支出,老人一做就是20年。
创馆思想受父亲影响
说到李永徽,不禁要说说另一位声名显赫的馆长——他的父亲李小缘教授。
李小缘青年时代领悟到“开民智、伸民权、利民生非速设吾人理想中之图书馆不可”,于是他在1921年借钱自费赴美留学,依靠半工半读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学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学成之后,李小缘毅然回国,以满腔热忱投身于祖国的图书馆事业。
李小缘先后担任过东北大学、金陵大学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主持馆务)。他在教学著书、创办学术杂志、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征集典籍和善本、保护历史文物等诸多方面成绩斐然。
1959年,李小缘逝世。李永徽兄弟遵从父亲遗嘱“把一切的一切捐献给人民”,将其近3万册图书,其中不乏现在存世极少的古籍、善本及非常珍贵的折扇、字帖、碑帖、拓片等收藏全部捐献给国家。
“父亲办馆教育国人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我。”说起二十年的坚守,李永徽老人说,他的爱国精神还秉承于他的叔叔,被誉为台湾经济奇迹的幕后推手、台湾科技之父李国鼎。“任何时候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是叔叔经常教育我的话。”
捐赠背后动人的故事
1991年初,李永徽开始收集矿石标本,并把它们陈列在一楼办公室外的走廊上,挂了块牌子,取名叫“矿产资源标本陈列馆”。该馆不断发展,形成了“地质矿产标本陈列馆”。慕名而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成了马鞍山市科普教育和环保教育基地。
1200多块标本全部是无偿捐赠,每次捐赠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矿院女工程师阎丽文出差,硬是克服多次转车的诸多不便,从遥远的西部甘肃酒泉,背回来沉重的一大包各类矿石。
著名地质学家、第一位到达南极的中国女性金庆民曾经三赴南极,曾作为中美联合科学考察队队员攀登上南极最高峰——文森峰,曾独自在南极发现铁矿。
金庆民被邀请来马鞍山讲学,她向该馆慷慨赠送了她从南极南波得兰群岛和文森峰采集的两块岩石标本。
“科学家高尚的情操令人敬仰,我没有理由不坚守下来。”李永徽老人说。
古稀老人心中的希冀
随着到标本陈列馆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李永徽也格外忙碌,打扫卫生,请人搬来桌椅,满怀激情地讲解。
李永徽还屡屡应邀带着标本去学校、社区办讲座。“你为这个馆服务了近20年,又应邀去学校、单位讲课,有报酬没有?”记者问。李永徽一愣:“报酬?想都没想过。”
陈列馆的成绩和积极作用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李永徽也因为工作出色,曾经荣获“全国地质科普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今年已经72岁的李永徽,已到古稀之年,究竟还能为这个馆工作多久,他说自己也不知道。这1200件地质标本,都是他的宝贝,给这些宝贝找一个好的归宿,未来有一个像他一样热爱标本和科教事业的主人,是老人心中的希冀。
老人还说,有矿才有马钢,才有马鞍山市,马鞍山的大发展来自地质兴市。他向市里建议:建一个地质博物馆,建一个火山地质森林公园,在科普和旅游上获得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