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樱时节话清明
2011年3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踏青、寒食、春趣
落樱时节话清明

 

祭奠、缅怀、感恩、追思,踏青、折柳、沐浴、吟咏……发轫于悠远历史深处的清明文化,饱含着中国人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对人间大爱的珍视呵护、对人生价值的道德判断、对文化理想的不懈追求。 记着 殷江霞

春来:

心寄情思犹踏青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后来由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也正是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因此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踏青节。

春语:

愿君勤政更清明

关于清明,有这样一个传说:春秋战国时代,流亡中的重耳只剩几个忠心耿耿的人追随着他。有一次重耳饿晕了,忠诚的介子推从腿上割肉烤熟了给他吃。

19年后,重耳成为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对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他忆起旧事,请介子推受赏封官,介子推不愿意见他,晋文公下令举火烧山逼其出山,介子推拒不出来,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把放火烧山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晋文公望着坟前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把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春趣:

真心插柳柳成荫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体育活动。相传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防止冷餐伤身,所以以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因此清明节既有祭扫逝者的悲酸,又有踏青游玩的诗情。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而插柳戴柳。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驱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即以柳枝沾水普度众生。荡秋千是古代清明节习俗。古时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追思:

不同的节日同一种思念

清明节是中国人追思逝者的重要节日。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很多或祭奠逝者,或与鬼神相关的特殊日子,虽然形式各异、习俗不一,表达出的却同样是人们对生与死的理解与追问。

在日本,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又被称为“亡人节”。这天,家家都要备下酒菜,用烧纸祭奠逝者。在俄罗斯,从16世纪末开始,东正教会将复活节后的第九天定为“死者节”。在西方很多国家,11月1日万圣节是最著名的“鬼节”。万圣节前夜,孩子们会穿着各种稀奇古怪的服装,提着南瓜灯挨家挨户讨要糖果。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