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健康小细节
2011年3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清明健康小细节

记者 殷江霞/文
 

清明节就要到了,到时肯定少不了点香烛、烧冥币等,这些清明习俗没准会诱发各类皮肤病和呼吸道疾病,一些特殊体质的人可要小心。记者从省城几家医院了解到,每年的扫墓高峰期过后,总有人身体出现不适。

呼吸道

疾病高发,饮食注意抗病毒

气象专家介绍说,清明时节气温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不会时常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有时倒寒流的出现还会使气温有降低的现象,但是这个时节雨水相对会增多,气温会随着降雨的出现而有暂时降低的变化,雨过天晴之后,气温又会升高。

医学专家强调说,值此时节,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也开始繁殖,而且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导致疾病,因此,公众在饮食上务必要遵循抗病毒原则。日常饮食中,除了多喝水外,应注意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比如小白菜、油菜、胡萝卜、南瓜等。

另外还应注意多食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比如蛋黄和豆类等。

注意

多变天气,平肝保暖不放松

清明时节,风比较干燥,加上人体内肝火旺盛,内外相结合,就容易出现口干、鼻干等症状,在外出时,除了保暖,还要多饮水。饮食方面,以平肝补肾润肺为主,以健脾扶阳祛湿为食养原则,姜、葱、韭菜宜适度进食,要避免吃燥性、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辣椒等,多吃新鲜上市的果蔬。

医生提醒: 野外气温比城区低,清明踏青时应备足衣物,勤穿勤脱,重点保暖胸腹部。适度“春捂”,对老年人、婴幼儿以及孕产妇更为重要。

此外,出行时间不宜过早,不要空腹上路。登山或长时间行走对膝关节的压力、损伤较大,应注意膝关节的保暖,尤其是体重超重的老人,不宜长时间行走、爬山。登山也要根据个人的体力和身体素质,量力而行。

扫墓

注意心理保健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许多人难免睹物思人,悲痛万分。“清明节期间,心理保健十分重要,尤其是本身就有心理隐患和疾病的人,不要过度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合肥市四院心理保健专家说,“对于焦虑症患者,有可能在扫墓时,更易产生时间紧迫感,出现自责、愧疚的情绪。”

清明节,悲伤、抑郁的情绪,不宜持续得过久。李伯群提醒,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心情应保持舒畅,通过踏青、散步等活动,可调节心情,让身心达到愉悦的目的。

春季

“生发”食品要慎食

在专家看来,笋、鸡、大蒜、生姜等为“发”的食物,不适合热性体质的人过多食用。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在汤品调理中,可多用利水渗湿和补益,养血舒筋的药材。如银耳、桑葚、菊花、杏仁等。

清明还要多食种子植物如燕麦、荞麦、稻米、扁豆、薏仁、花生、黄豆、咖啡豆、葵花子等。种子植物营养丰富,多食清明五谷养生粥 (荞麦、燕麦,薏仁)可益肝、除烦祛湿和胃、滑肠、补虚、增强抵抗力、延年益寿。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