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34项被称“打太极”
2011年3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七年,收费项目从300上升到3000项
免费34项被称“打太极”

记者 王玮伟 何爽/文
 

如今,到银行开户办卡要收费,密码挂失要收费,换存折要工本费,查询打印流水账目明细也要收费,随着银行开设业务的增多,不但收费金额有所上涨,各种收费项目也随之增加。而免除人民币个人账户的11类34项服务收费的“惠民”之举让百姓纷纷拍手叫好。但许多人发现,这34个项目中,逾半项目原本在银行就已经“免单”了。

市民期待扩大免单范围

3月14日,银监会、央行和发改委联合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通知规定,有34项银行服务收费将被取消。但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在将取消的34项银行收费项目中,大部分与市民的工作、生活关系不大,而市民真正关心的收费项目,如银行卡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ATM机跨行取款费和短信服务费等不在被取消之列。

“去年初存的400元,这几天取款时才发现不到380元了。”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刘女士很不解。据了解,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大多是被银行收取了小额账户管理费。

然而对于ATM机跨行取款银行收费也很让人反感。“这些收费如果只收一次倒还好,问题在于几乎次次都收,这样的收费真的合理吗?”市民孙先生质疑。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间的收费标准不是很统一,会有些差异。应谨慎选择开户银行、银行卡和各项服务。对于普通持卡人来说,要想避免被收费,就要做到心中有数。尽量把自己的资产集中在一两家银行,逐渐升级所持卡的等级,可以享受银行更多优惠政策和费用减免。各个银行有自己的VIP标准,有些费用VIP卡是不收的。对于信用卡的年费,一般银行都规定,刷卡几次就可以免年费,消费者最好养成刷卡消费的习惯。”

取消34项收费被疑“打太极”

面对银行收费频繁的问题,《通知》中规定,自7月1日起,免除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个人账户的11类34项服务收费,囊括打印对账单、密码修改挂失费、存折工本费、账户管理费等关键收费项目在内,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但是细看通知,我们不难发现,被叫停收费业务中,有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多数银行早已停收的。如同城本行存款、取款和转账手续费,境内本行查询服务费,签约开立的代发工资、退休金、低保、医保、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账户的年费和账户管理费等。

把早就不再收费的项目,又拿出来重申一下,而群众普遍反映的一些收费项目,如跨行取款费用、异地存款费及跨行ATM机取款收费等却没有下文,这种“打太极”的行为,不免受到了很多细心群众的质疑,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争议。

收费项目7年飞增10倍

武汉大学教授孟勤国带领研究生经过长达数月调研后,对外发布《银行卡收费不当问题调查研究》的报告中指出,银行近年来不仅收费金额上涨,而且项目暴增。《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10月出台时,列出的银行收费项目仅300多项;而去年8月出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列出的银行收费项目达3000项。7年时间涨了近10倍,让百姓们着实有些“吃不消”。

记者日前从省城多家银行了解到,由于业务需要,各银行较早些年普遍新增类似查询费、年费、账户管理费等收费项目。还有个别银行新增更换存折费、损坏换卡费、短信提醒费、转账失败费等等,收费项目的确出现增多的趋势。

以打印对账单为例,对于使用银行卡而没有开立存折的储户来说,若想了解自己的流水明细,只有通过打印对账单这项业务来查询。据了解,除光大和中信等个别银行,我省五大国商行分行对此业务均收取一定费用,而且账单时间越久收费越高。工商银行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打印超过3个月的账单就要交手续费了,收费按时间划分收10元到50元不等。而在建设银行,打印超过2个月的账单要收取20元手续费。中国银行对3年以上账单打印收费100元,在各行中最高。

规范银行收费 “任重道远”

我国的收费项目大多都要过听证会和物价局这两关,但目前银行却不需要经过这些监管程序。记者日前咨询了安徽省银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据其介绍,我省商业银行的收费项目和标准都由各行总行统一制定和调整,再报省银监局和银行业协会备案。而“物价部门、发改委等尚不对其过问,也不走听证会这一程序。”

其实早在去年8月,中国银监会就已向各商业银行发布通知,要求各行对所有服务项目的收费进行自查清理,争议较大的收费项目要对定价水平进行合理性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今年7月1日起,又将叫停人民币个人账户的11类34项收费项目,再次进行清理。可见银行收费问题已引起了国家的重视。

面对三部委下发的取消银行收费项目的通知,安徽省银行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各行会按照规定调整收费项目,如果出现违反规定的现象,消费者可向监管部门投诉。”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