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人命牵出一个污染化工厂
2011年3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条人命牵出一个污染化工厂
歙县三阳乡一招商引资项目被指污染
记者 陈明 张火旺 文/图
化工厂污水随意排放
 

安徽黄山南麓歙县高耸云端的清凉峰,孕育着一条神秘多彩的昌源河,清清的泉水流过五彩斑斓的鹅卵石,溅起雪白的浪花一路高歌,蜿蜒向东流入新安江的怀抱。

但令人感到蹊跷的是,一家化工厂却顺利地建在这条母亲河的河畔。3月17日,位于歙县三阳乡的这家化工厂因员工死亡事件,污染问题终于浮出水面。

村民:河里漂浮大量死鱼,怀疑河水受污染

位于歙县三阳乡高峰村的富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62岁的高峰村荷花形组村民洪某是该厂工人,3月17日下午,洪某发现正在工作的机器滚筒上卡了一个布条,就用手去拽,没想到被滚筒带到水池里面,头部碰在池壁,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洪某死后,富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对该水池的水进行了排放。“3月19日,我们村附近的昌源河段突然漂浮了大量死鱼。”邻近的杞梓里村村民王峰(化名)说,当天他到河里去捞鱼,不慎滑倒,右半身浸在了水里,当时他并没在意。但没过两天,他就发现其右肩膀和脖子下方浸水的地方奇痒难忍,出现了红点,用手挠一挠就溃烂化脓,“我怀疑河水是受到污染了。”据王峰介绍,杞梓里村上游的三阳乡高峰村建了一个塑料加工企业,时常有向昌源河排污现象。

“三月初,河中就有鱼死亡现象,3月19日那次死亡最多,当时河里白花花一片,我们看了都心疼,我们怀疑河水受污染就与该企业违规向河中排污有关。”村民王明(化名)说。

探访:污水管通向“母亲河”,环保审批有约束

3月27日下午,记者来到歙县富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进行采访。

在该公司记者看到,偌大的厂区内堆满了约有200吨收集来的各种塑料薄膜絮状废弃物;在该公司外围靠近昌源河处,两个大沉淀池内的废水颜色发黑,其中一个池里的黑水沿着围墙下的明渠缓缓外淌。一根直接通入昌源河的水管与另一根从沉淀池里接出的水管用两个阀门控制后,成“T”字型沿着公司围墙接入厂区内。

“我们公司的水是循环利用的,不存在污染,使用昌源河的水主要是对厂里的废弃物进行清洗。”该公司一徐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是今年1月20日才开始试生产的,主要产品为塑料颗粒,用于制造塑料制品。

采访中,该徐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属于三阳乡引资项目,已经报歙县相关部门立项,且歙县环保部门也已经同意项目建设。然而,记者随后在其出具的歙县环保部门的相关材料上看到,审批意见只是“原则上同意项目建设”,且要求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做好相应工作,其中针对生产生活废水规定“必须经污水处理设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四中1级标准后,排入昌源河”。

“为何你们3月18日排污后,19日河里就有大量的鱼死亡呢?”记者问。“这可能只是一个巧合。”该负责人回答说。

镇政府:该企业是引资项目,对当地并无影响

“这家企业对环境污染多少还是有一点。”据高峰村主任潘明焰介绍,针对下游村民反映鱼被污染死亡一事,他认为这种说法不妥,毕竟在通往事发地的中间还有一个制砖厂。

“该企业是我们招商引资项目。”三阳乡党委副书记王自福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但对于其投资、运行是否造成污染情况不清楚。

就相关问题,记者拨通了该乡党委书记方新辉的电话。“我们到现场去察看,该企业对当地并没有什么影响。”方新辉说。当记者继续追问时,方新辉称有事,便匆匆挂了电话。

“原则上只是同意前期工作。建设完成后,该公司还应该向我们局申请试生产,试生产三个月内,我们还要对其环境保护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正式生产。”3月28日上午,歙县环保局一洪姓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该负责人说,该公司在向昌源河排污时,还应及时向环保部门进行送检,不过,从该公司建厂到试生产,环保部门都没有看到其送检过。“由此可见,该公司在建设、试生产过程中有多处不符合规定。”

截至记者发稿时,歙县环保局已经责令该厂停业整顿,接受进一步调查。对调查结果,本报将继续关注。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