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七八年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居民健康档案建设。一些办得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有自己的健康档案室,一个个牛皮纸袋整齐地排列在文件柜里。这样的纸质健康档案建起来不容易,但建好后难以摆脱“尘封”的命运。记者昨天了解到,我省专家建议,建立卫生数据中心,让其成为居民健康档案的“大仓库”,实现信息共享。
健康档案至今无法共享
“纸质健康档案使用起来不方便,居民来就诊,找出原有的档案就很不容易。很多人就是开个药,还要记录就很麻烦。而且,更让健康档案难以施展身手的是没法共享,居民到社区以外的医院看病,不可能让他们带走档案啊。在外面的就诊情况无法记录,检查结果更是无法共享。”
合肥不少基层社区卫生管理人员认为,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挨家挨户采集基本信息建立健康档案已经没有意义。“没有再次就诊时的及时更新,采集到的信息短时间内就成了无用信息;很多花很大力气登门造访到的居民,长时间不来就诊,建立的健康档案也就成了废纸。”
卫生信息化仍处于孤岛
纸质健康档案使用不便,电子的行不行? 合肥市亳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朱明玉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建立了3万多份居民健康档案,最近已经把其中的6884份重点人群档案输进电脑,门诊医生在接诊时都会从电脑中调出档案,填写接诊记录。“当然,患者如果到别的医院就诊,是无法得到这些信息的,因为这些信息还没有联网,不能形成共享。”
省卫生厅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的卫生信息化仍处于‘孤岛’、‘烟囱’并列的阶段。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信息化做得再好,也只能在这个单位内部起作用,出了单位就不行了,只是一个个‘孤岛’;系统与系统之间不能交互作用,如同一根根‘烟囱’。”
专家建议要有顶层设计
省卫生厅相关专家表示,建设居民健康档案系统一定要有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制定规范,各个分支系统留下接口,分步实施,然后进行人员培训、提供经费保障等,缺哪一项都不行。
据介绍,我省今年将在卫生信息化试点市建设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化综合平台,形成一个卫生数据中心,内容要涵盖公共卫生、医疗、保健、药品、综合管理等,目标是把现有的各个卫生信息系统整合起来。这个平台就可以成为居民健康档案的“大仓库”,各种信息都可以在这里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