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底,我省农民工达到了1300万人,而今后五年,还会以每年增加70万人的速度递增。农民工进城后,他们的“饭碗”在哪里?城市能给他们提供多少保障?他们何时可以真正融入自己挥洒过汗水的城市?据悉,我省已经为他们做好了未来5年的规划,记者也在规划草案中找到了上述问题的答案。
话题A
——就业
形势:每年仍将有70万新农民工进城
据相关部门预计,“十二五”期间,我省每年需要转移的新增农村劳动力数量在70万人左右,整体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农民工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
对策: 三大措施解决就业问题
对策一就是培训。我省现在初步承诺,将在“十二五”期间对至少500万农民工进行培训。此外,我省提出将会合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沿江等经济相对发达城市转移就业,皖江城市将成打工首选目的地。还拟逐步建立全省互联互通的农民工就业信息、培训、岗位信息网络平台。
话题B
——保障
问题:难享教育、医疗、养老等权利
省相关部门也坦言,尽管在保障农民工权益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难享教育、医疗、养老等权利。
对策:半数农民工可以拿上养老金
未来五年,我省将以开辟农民工子女入学“绿色通道”等办法,确保90%以上的农民工子女能够进城读书。健全可在城乡间转移、接续的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工伤保险全覆盖,养老保险参保率在50%以上。我省还承诺将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公共卫生服务,加大对职业病鉴定和医疗机构的监管和对渎职行为的处罚力度。
话题C
——市民化
挑战:“80后”农民工融入城市愿望强烈
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愿望强烈。农民工进城落户定居还有很多体制和政策障碍,成为制约城镇化健康发展、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
对策:两成以上农民工会拿到城市户口
今后,农民工也将被逐步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之中。进一步放宽农民工进城落户的条件,到“十二五”末期,全省城镇至少解决20%的外来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